昆山公交智能监控项目风险分析及后评价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项目管理应用方面 | 第10-11页 |
| 1.2.2 项目风险管理方面 | 第11-12页 |
| 1.2.3 项目后评价方面 | 第12-14页 |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3.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独特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 第16-23页 |
| 2.1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6页 |
| 2.1.1 项目管理在国际的发展 | 第16页 |
| 2.1.2 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 第16页 |
| 2.2 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6-19页 |
| 2.2.1 项目管理 | 第16-18页 |
| 2.2.2 项目生命周期 | 第18页 |
| 2.2.3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 第18-19页 |
| 2.2.4 项目管理方法 | 第19页 |
| 2.3 项目风险管理 | 第19-22页 |
| 2.4 项目后评价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昆山公交智能监控项目计划 | 第23-33页 |
| 3.1 项目建设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3.1.1 项目建设的目标 | 第23页 |
| 3.1.2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3.2 项目建设方案 | 第24-28页 |
| 3.2.1 整体解决方案 | 第24-27页 |
| 3.2.2 系统特点 | 第27-28页 |
| 3.2.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8页 |
| 3.3 项目建设计划 | 第28-33页 |
| 3.3.1 项目WBS | 第28-29页 |
| 3.3.2 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 | 第29-31页 |
| 3.3.3 项目进度计划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昆山公交智能监控项目实施 | 第33-37页 |
| 4.1 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第33-36页 |
| 4.1.1 制定明确的系统施工规范 | 第33-34页 |
| 4.1.2 明确现场施工具体内容 | 第34页 |
| 4.1.3 规定具体设备安装步骤 | 第34页 |
| 4.1.4 施工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处理方法 | 第34-36页 |
| 4.2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昆山公交智能监控项目风险管理 | 第37-45页 |
| 5.1 项目风险规划 | 第37页 |
| 5.2 项目风险识别 | 第37-41页 |
| 5.2.1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38-40页 |
| 5.2.2 项目风险清单 | 第40-41页 |
| 5.3 项目风险评估 | 第41-43页 |
| 5.3.1 项目风险分析标准 | 第41页 |
| 5.3.2 项目风险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 5.4 项目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昆山公交智能监控项目后评价 | 第45-54页 |
| 6.1 项目后评价方法选择 | 第45-47页 |
| 6.1.1 成功度评价法指标构建 | 第45-46页 |
| 6.1.2 项目成功度等级标准 | 第46-47页 |
| 6.2 成功度评价 | 第47-49页 |
| 6.2.1 成功度评价打分 | 第47-48页 |
| 6.2.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6.3 项目建设成效 | 第49-52页 |
| 6.3.1 技术性能优越 | 第49-51页 |
| 6.3.2 示范效应显著 | 第51-52页 |
| 6.4 项目建设中的不足 | 第52-5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7.1 结论 | 第54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