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蛋品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电化学传感器超灵敏检测鸡蛋清S-卵白蛋白与卵类粘蛋白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 蛋清S-卵白蛋白和卵类粘蛋白第13-15页
        1.1 S-卵白蛋白第13-14页
        1.2 卵类粘蛋白第14-15页
    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15-24页
        2.1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5-19页
        2.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食品检测的应用第19-21页
        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食品检测的应用第21-23页
        2.4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及其食品检测的应用第23-24页
    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4-26页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构建基于Ppy膜的S-卵白蛋白电化学印迹传感器第26-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27-28页
        1.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2.1 SDS-PAGE电泳分析第31-32页
        2.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32-33页
        2.3 圆二色谱(CD)分析第33页
        2.4 传感器形态表征第33-34页
        2.5 聚合和洗脱条件的优化第34-36页
        2.6 吡咯的电聚合与过氧化特性第36-37页
        2.7 传感器的性能测定第37-39页
        2.8 S-卵白蛋白的电化学检测第39-40页
    3 讨论第40-41页
    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基于Ppy/MWCNTs构建的电化学印迹传感器检测S-卵白蛋白第42-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1.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5页
        2.1 传感器的表征第46-48页
        2.2 传感器性能测定第48-54页
        2.3 电化学印迹传感器检测S-卵白蛋白第54页
        2.4 特异性测定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Fe_3O_4/AuNPs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S-卵白蛋白第57-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1.1 材料第58-59页
        1.2 实验方法第59-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72页
        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2-63页
        2.2 红外光谱分析第63-64页
        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64页
        2.4 扫描和透射电镜表征第64-65页
        2.5 免疫条件优化第65-67页
        2.6 电化学性能测定第67-70页
        2.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S-卵白蛋白第70-71页
        2.8 传感器特异性和稳定性测定第71-72页
    3 讨论第72-73页
    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基于GO-Au NPs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卵类粘蛋白第74-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1.1 材料第74-75页
        1.2 实验方法第75-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7页
        2.1 紫外光谱分析第78-79页
        2.2 红外光谱分析第79-80页
        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80-81页
        2.4 扫描和透射电镜表征第81-82页
        2.5 抗体浓度优化第82-83页
        2.6 传感器性能测定第83-85页
        2.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卵类粘蛋白第85-86页
        2.8 传感器特异性和稳定性测定第86-87页
        2.9 实际样品检测第87页
    3 讨论第87-88页
    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3页
    1 结论第89-91页
    2 创新点第91页
    3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2页
作者简介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活微生物细胞去除橙汁中链格孢霉素TeA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西南地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