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砂性和岩石类地层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理论及工程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2页
    1.1 课题背景第12-14页
    1.2 地铁基坑工程概况第14-15页
        1.2.1 工程特点第14-15页
    1.3 国内外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5-30页
        1.3.1 基坑支护计算研究第15-22页
        1.3.2 基坑稳定分析研究第22-26页
        1.3.3 支护结构嵌固深度问题研究第26-28页
        1.3.4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28-30页
        1.3.5 研究现状小结第3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30-32页
        1.4.1 研究对象第30页
        1.4.2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4.3 研究路线和方法第31-32页
第2章 经典土压力理论与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第32-46页
    2.1 经典土压力理论概述第32-42页
        2.1.1 土压力的主要类型第32-33页
        2.1.2 静止土压力第33-34页
        2.1.3 朗肯土压力理论第34-36页
        2.1.4 库仑土压力理论第36-37页
        2.1.5 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第37-39页
        2.1.6 土压力的塑性极限分析第39-40页
        2.1.7 分层土的土压力计算第40-41页
        2.1.8 土压力分布图式第41-42页
    2.2 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设计计算理论第42-45页
        2.2.1 支护结构计算模型第42页
        2.2.2 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第42-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基于地基承载力理论的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研究第46-68页
    3.1 概述第46页
    3.2 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第46-54页
        3.2.1 地下水影响稳定的处理方法研究第47-50页
        3.2.2 支护结构传统计算方法的研究第50-54页
    3.3 对砂石类地层地铁深基坑计算方法的研究第54-56页
        3.3.1 地铁深基坑的特点第54页
        3.3.2 新建静力计算模型分析第54-56页
        3.3.3 保证基坑安全的其他因素第56页
    3.4 嵌固深度计算方法的研究第56-67页
        3.4.1 嵌固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6-57页
        3.4.2 按照竖向静力平衡计算嵌固深度第57-58页
        3.4.3 地基土承载力计算第58-65页
        3.4.4 地铁深基坑底部土体承载力计算研究第65-66页
        3.4.5 支护桩嵌固深度计算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砂类地层工程试验研究第68-110页
    4.1 试验内容及位置选择第68-69页
        4.1.1 试验研究内容第68页
        4.1.2 试验位置选择分析第68-69页
    4.2 沈阳地铁十三号街站概况第69-73页
        4.2.1 沈阳地铁1号线及延伸线工程概况第69页
        4.2.2 十三号街站概况第69-73页
    4.3 试验段支护结构理论计算第73-87页
        4.3.1 按静力平衡法、等值梁法计算内支撑轴力及嵌固深度第73-82页
        4.3.2 按地基承载力法计算嵌固深度及内支撑力第82-86页
        4.3.3 计算结果汇总对比第86-87页
    4.4 现场试验方案第87-107页
        4.4.1 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第87-88页
        4.4.2 支护结构计算及结果第88-99页
        4.4.3 试验测量监测方案第99-100页
        4.4.4 实施过程及监测结果第100-107页
    4.5 现场试验结论及分析第107-108页
        4.5.1 地基承载力法与理正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07页
        4.5.2 桩计算位移与实测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07-108页
    4.6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5章 岩石地层工程案例研究第110-131页
    5.1 大连地铁一号线概况第110页
    5.2 中华广场站概况第110-112页
        5.2.1 总平面设计第110页
        5.2.2 站址周边环境第110页
        5.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第110-111页
        5.2.4 车站结构设计第111-112页
    5.3 中华广场站支护结构设计第112-129页
        5.3.1 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第112-114页
        5.3.2 支护结构计算(理正软件计算)第114-124页
        5.3.3 支护结构计算(地基承载力法计算)第124-129页
    5.4 现场施工监测结果第129页
    5.5 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对比第129-130页
    5.6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6章 岩石地层工程应用实例第131-149页
    6.1 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概况第131页
    6.2 南林路站概况第131-132页
    6.3 现场实施方案第132-135页
    6.4 地基承载力法支护结构计算第135-140页
        6.4.1 基坑支护结构简图第135页
        6.4.2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第135-140页
    6.5 理正近似计算第140-143页
        6.5.1 计算简图及基本参数第140-142页
        6.5.2 计算结果第142-143页
    6.6 现场监测结果及分析第143-147页
    6.7 支撑轴力及沉降对比分析第147-148页
    6.8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软土地层案例研究第149-169页
    7.1 东海公园站概况第149-150页
        7.1.1 车站主体方案第149页
        7.1.2 工程地质特征第149-150页
    7.2 车站支护结构研究第150-166页
        7.2.1 按照静力平衡法计算第150-155页
        7.2.2 理正软件计算第155-160页
        7.2.3 地基承载力法计算第160-166页
        7.2.4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166页
    7.3 工程实施方案第166-167页
        7.3.1 场地条件第166-167页
        7.3.2 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第167页
    7.4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第8章 地基承载力与支护结构嵌固深度关系的探讨第169-175页
    8.1 单层车站基坑第169-170页
        8.1.1 基坑参数第169页
        8.1.2 桩底应力第169-170页
    8.2 双层车站基坑第170页
        8.2.1 基坑参数第170页
        8.2.2 桩底应力第170页
    8.3 不同参数土层地基承载力计算第170-173页
        8.3.1 计算假定第170-171页
        8.3.2 计算公式第171页
        8.3.3 不同参数土层计算计算结果汇总第171-173页
    8.4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第9章 结论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2页
致谢第182-183页
作者简介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东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控制理论的TCP网络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