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26页 |
| 第一节、课后练习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 一、教材 | 第14-15页 |
| 二、文言文 | 第15页 |
| 三、练习系统 | 第15-16页 |
| 第二节、课后练习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 一、文言文课后练习的重要作用 | 第16-17页 |
| 二、课后练习的重要意义 | 第17-18页 |
| 三、课后练习的演变与发展 | 第18-20页 |
| 第三节、当前国内有关教材与课后练习的研究概况 | 第20-26页 |
| 一、关于教材的研究 | 第20-22页 |
| 二、关于课后练习的研究 | 第22-24页 |
| 三、关于文言文课后练习的研究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宏观比较研究 | 第26-36页 |
| 第一节、课后练习量化比较 | 第29-30页 |
| 第二节、编排模式比较 | 第30-33页 |
| 第三节、训练目标、价值取向对比研究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微观比较研究 | 第36-44页 |
| 第一节、“读者中心论”在课后练习中体现 | 第36-39页 |
| 第二节、“召唤结构”理论在课后练习中的体现 | 第39-44页 |
| 第四章 人教版与苏教版文言文课后练习综合评价及建议 | 第44-52页 |
| 第一节、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优点与不足 | 第44-48页 |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优点 | 第44-46页 |
|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不足 | 第46-48页 |
| 第二节、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优点与不足 | 第48-52页 |
|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优点 | 第48-50页 |
|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不足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