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多物理场的ECT传感器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第11-13页
        1.2.1 ECT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第11-12页
        1.2.2 ECT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三维ECT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第15-23页
    2.1 ECT的正问题和逆问题第15页
    2.2 ECT敏感场的数学表达第15-16页
    2.3 ECT的正问题求解与有限元分析第16-18页
    2.4 COMSOL Multiphysics与多物理场第18-19页
    2.5 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三维ECT模型第19-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第23-45页
    3.1 ECT敏感场的软场特性第23页
    3.2 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参数优化设计的意义第23-24页
    3.3 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参数优化设计第24-38页
        3.3.1 影响传感器性能的结构参数第24页
        3.3.2 极板覆盖率的影响第24-32页
        3.3.3 极板长度的影响第32-36页
        3.3.4 屏蔽层的影响第36-38页
    3.4 ECT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布第38-44页
        3.4.1 敏感场的灵敏度求解第38-39页
        3.4.2 敏感场的规则化剖分第39-41页
        3.4.3 灵敏度分布及传感器性能分析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设计与研究第45-50页
    4.1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设计的意义第45页
    4.2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设计第45-47页
        4.2.1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的构成第45-46页
        4.2.2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的几何参数第46-47页
    4.3 非规则几何形状ECT传感器的敏感场分析第47-49页
        4.3.1 非规则几何形状敏感场的网格剖分第47-48页
        4.3.2 非规则几何形状的敏感场计算方法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5.1 结论第50-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58页
    一、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7页
    二、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57页
    三、主要获奖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渔船超短波自组织网络的GPSR路由协议设计与仿真
下一篇:用于模式匹配的众包发包方法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