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一) 从"涅槃"到"重生"引出的话题 | 第8页 |
(二) 选择政策性破产之前的国企破产历程 | 第8-10页 |
1、《企业破产法》颁布后数年间很少被实际使用 | 第9页 |
2、国发[1994]59号文件出台前后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冰火两重天" | 第9-10页 |
3、国发[1997]10号文件出台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迈向规范 | 第10页 |
(三) 本案例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四) 本案例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二、原A公司破产重组历程描述 | 第12-34页 |
(一) "凤凰"曾辉煌 | 第12-13页 |
1、企业历史悠久,荣誉地位显赫 | 第12页 |
2、产品适销对路,性能质量俱佳 | 第12页 |
3、销售门庭若市,职工受人羡慕 | 第12-13页 |
4、适度兼并增产能,协调发展铸辉煌 | 第13页 |
(二) "涅槃"实艰辛 | 第13-21页 |
1、"涅槃"的背景 | 第13-16页 |
2、在清产核资和制定方案中蹒跚 | 第16-18页 |
3、迟来的破产宣告 | 第18页 |
4、艰难的生产自救 | 第18-19页 |
5、艰苦的职工安置 | 第19-20页 |
6、来之不易的破产终结 | 第20-21页 |
(三) "浴火"更不易 | 第21-27页 |
1、破产已终结,重组选择难 | 第21-25页 |
2、凝聚力量再创业,提振士气谋发展 | 第25-26页 |
3、确定发展思路,实施资产重组 | 第26-27页 |
(四) "重生"兆腾飞 | 第27-34页 |
1、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28-29页 |
2、一业为主,多元发展 | 第29页 |
3、制定发展目标,实施技术改造 | 第29-30页 |
4、狠抓产品研发,着力结构调整 | 第30页 |
5、统筹两个市场,创新经营机制 | 第30-31页 |
6、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 第31-32页 |
7、坚持以人为本,处理遗留问题 | 第32页 |
8、经济效益增长,重组成效显著 | 第32-34页 |
三、原A公司破产重组历程价值分析 | 第34-44页 |
(一) 原A公司实施政策性破产的主要意义 | 第34-36页 |
1、解除了历史负担,奠定重组脱困条件 | 第34-35页 |
2、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催化了企业的新生 | 第35页 |
3、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 第35-36页 |
(二) 原A公司破产后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1、资产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弱 | 第36页 |
2、生产经营条件薄弱 | 第36-37页 |
3、职工生活与人员管理难题 | 第37-38页 |
(三) 原A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SWOT分析 | 第38-44页 |
1、优势(STRENGTHS) | 第38-40页 |
2、劣势(WEAKNESS) | 第40-41页 |
3、机会(OPPORTUNITIES) | 第41页 |
4、威胁(THREATS) | 第41-42页 |
5、战略选择及定位 | 第42-44页 |
四、结论与建议 | 第44-48页 |
(一) A公司成功实施破产重组的主要经验 | 第44-45页 |
1、政策引导是前提 | 第44页 |
2、职工安置是关键 | 第44-45页 |
3、规范操作是保证 | 第45页 |
(二) A公司破产重组的主要启示 | 第45-46页 |
1、破产不是企业的消亡,是重生的起点 | 第45页 |
2、重组是破产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45-46页 |
3、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 第46页 |
(三) 关于A公司重组后的建议 | 第46-48页 |
1、要健全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46-47页 |
2、要有明确而恰当的发展战略 | 第47页 |
3、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 第47页 |
4、要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