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 | 第10-21页 |
2.1 麻风病康复村老人心理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2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2.2.1 心理弹性的定义 | 第11-12页 |
2.2.2 心理弹性理论的发展 | 第12-14页 |
2.2.3 心理弹性的结构 | 第14-15页 |
2.2.4 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5 心理弹性的模型 | 第16-18页 |
2.2.6 心理弹性的评估研究 | 第18-19页 |
2.3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4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3.2 研究对象筛选 | 第21-24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4-28页 |
3.4.1 准备阶段 | 第24页 |
3.4.2 进入现场 | 第24-25页 |
3.4.3 预访谈 | 第25页 |
3.4.4 正式访谈 | 第25页 |
3.4.5 访谈资料整理 | 第25-26页 |
3.4.6 成文方式 | 第26-28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4.1 麻风康复老人危机事件的同现分析 | 第28-29页 |
4.2 麻风康复老人心理创伤的分析 | 第29-30页 |
4.2.1 自卑感和失控感 | 第29-30页 |
4.2.2 惭愧、绝望、悲伤、无奈等一系列的情绪体验 | 第30页 |
4.2.3 社会歧视和排斥带来的交往恐惧心理和社会逃避行为 | 第30页 |
4.3 五位康复老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分析 | 第30-42页 |
4.3.1 个性特征 | 第31-33页 |
4.3.2 认知方式 | 第33-35页 |
4.3.3 应对方式 | 第35-36页 |
4.3.4 行为 | 第36-37页 |
4.3.5 心理资源 | 第37-39页 |
4.3.6 家庭环境 | 第39页 |
4.3.7 社会环境 | 第39-40页 |
4.3.8 公益环境 | 第40-42页 |
4.4 麻风病康复老人保护性因素呈现 | 第42-44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44-51页 |
5.1 麻风病康复老人心理创伤的讨论 | 第44页 |
5.2 麻风病康复老人保护性因素的讨论 | 第44-48页 |
5.2.1 麻风病康复老人外部保护性因素的讨论 | 第44-45页 |
5.2.2 麻风病康复老人内部个人因素的讨论 | 第45-48页 |
5.3 麻风病康复老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5.4 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及伦理道德问题 | 第49-51页 |
5.4.1 研究的效度 | 第49页 |
5.4.2 研究的推广度 | 第49页 |
5.4.3 对伦理道德的反思 | 第49-51页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建议 | 第51-54页 |
6.2.1 对康复村的建议 | 第51-52页 |
6.2.2 对公益组织的建议 | 第52页 |
6.2.3 对社会的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附录 1 | 第58-59页 |
附录 2 | 第59页 |
附录 3 | 第59-60页 |
附录 4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