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花色苷概述 | 第9-10页 |
1.1.1 花色苷的摄入情况 | 第9页 |
1.1.2 花色苷的功能性 | 第9-10页 |
1.2 紫甘薯花色苷 | 第10-12页 |
1.2.1 紫甘薯花色苷概述 | 第10页 |
1.2.2 紫甘薯花色苷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3 紫甘薯花色苷提取方法 | 第11-12页 |
1.2.4 紫甘薯花色苷的功能性 | 第12页 |
1.3 肠道菌群概述 | 第12-18页 |
1.3.1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1.3.2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3 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 | 第15页 |
1.3.4 肠道菌群的检测手段 | 第15-18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0-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2.2 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3-27页 |
2.2.1 抗生素头孢克肟灌胃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 | 第24页 |
2.2.3 抗生素头孢克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2.2.4 小鼠粪便活菌记数 | 第24-25页 |
2.2.5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PCR-DGGE分析 | 第25-27页 |
2.3 紫甘薯花色苷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 第27-31页 |
2.3.1 紫甘薯花色苷灌胃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3.2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灌胃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3.3 动物实验 | 第27-28页 |
2.3.4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PCR-DGGE分析 | 第28页 |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8-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7页 |
3.1 抗生素头孢克肟诱导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制备效果的评价 | 第31-35页 |
3.1.1 抗生素头孢克肟对实验小鼠的宏观影响 | 第31-32页 |
3.1.2 传统微生物培养结果 | 第32页 |
3.1.3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PCR-DGGE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3.2 紫甘薯花色苷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紊乱菌群的调节作用效果评价 | 第35-47页 |
3.2.1 紫甘薯花色苷对实验小鼠的宏观影响 | 第35-37页 |
3.2.2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16S rDNA基因检测结果 | 第37页 |
3.2.3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PCR-DGGE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3.2.4 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RT-PCR分析结果 | 第39-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4.1 抗生素头孢克肟诱导肠道菌群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4.2 紫甘薯花色苷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 第47-48页 |
5 展望 | 第48-4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8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