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问题与假设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问题 | 第12页 |
1.2.3 研究的假设 | 第12-13页 |
1.3 名词解释 | 第13-15页 |
1.3.1 犯罪未成年人 | 第13页 |
1.3.2 自信心 | 第13页 |
1.3.3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取向的个案辅导 | 第13-15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5-23页 |
2.1 自信心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早期研究 | 第16-17页 |
2.1.3 研究现状 | 第17页 |
2.1.4 犯罪人员的自信心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2.2.1 内涵 | 第18-20页 |
2.2.2 犯罪未成年人自信心重塑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2.3 技巧应用对辅导效果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2.4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研究 | 第21-2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3-3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2.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3-24页 |
3.2.2 研究对象介绍 | 第24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3.3.1 个人评价问卷 | 第24-25页 |
3.3.2 个案辅导观察记录表 | 第25页 |
3.3.3 个案辅导案主反馈表 | 第25页 |
3.3.4 访谈大纲 | 第25页 |
3.3.5 录音工具 | 第25页 |
3.4 研究实施程序 | 第25-27页 |
3.4.1 个案准备阶段 | 第27页 |
3.4.2 个案具体实施阶段 | 第27页 |
3.4.3 个案效果分析阶段 | 第27页 |
3.4.4 个案总结阶段 | 第27页 |
3.5 个案实施方案 | 第27-28页 |
3.6 资料分析 | 第28-30页 |
3.6.1 问卷的前后测比较分析 | 第28页 |
3.6.2 相关资料整理分析 | 第28-30页 |
4 个案辅导方法的实施 | 第30-50页 |
4.1 个案辅导的实施过程 | 第30-39页 |
4.1.1 案主状况介绍 | 第30-33页 |
4.1.2 个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 第33-39页 |
4.2 个案辅导实施的效果分析 | 第39-44页 |
4.2.1 自信心水平提升效果分析 | 第39-42页 |
4.2.2 认知行为转变分析 | 第42-44页 |
4.3 个案辅导者技巧应用的效果分析 | 第44-47页 |
4.3.1 减少教导性建议的效果 | 第44-45页 |
4.3.2 同理心使用的效果 | 第45-46页 |
4.3.3 站在案主角度驳斥的效果 | 第46-47页 |
4.4 个案辅导的文化差异性分析 | 第47-50页 |
4.4.1 中西方人思维的差异性 | 第47-49页 |
4.4.2 中西方人教导方式的差异性 | 第49-5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0-54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1.1 个案辅导效果结论 | 第50页 |
5.1.2 个案实施过程结论 | 第50-51页 |
5.2 反思 | 第51-52页 |
5.2.1 研究结论不宜过度推论 | 第51-52页 |
5.2.2 研究工具不够全面 | 第52页 |
5.2.3 研究者经验不足 | 第52页 |
5.3 建议 | 第52-54页 |
5.3.1 对辅导实务的建议 | 第52页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中文部分 | 第55-57页 |
外文部分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附录A | 第59-60页 |
附录B | 第60-64页 |
附录B.1 | 第60-62页 |
附录B.2 | 第62-63页 |
附录B.3 | 第63-64页 |
附录B.4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