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1.2.1 物理实验 | 第11页 |
1.2.2 评价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2.3 指标体系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 第18-34页 |
2.1 高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2.1.1 高中物理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 第18页 |
2.1.2 高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 第18-20页 |
2.2 高考物理实验考查情况分析 | 第20-22页 |
2.2.1 考查题型及分值统计 | 第20页 |
2.2.2 考查内容统计 | 第20-21页 |
2.2.3 考查知识类型统计 | 第21-22页 |
2.2.4 考查实验类型统计 | 第22页 |
2.3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情况分析 | 第22-34页 |
2.3.1 问卷调查法研究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情况 | 第22-25页 |
2.3.2 访谈法研究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情况 | 第25-26页 |
2.3.3 课堂观察法研究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情况 | 第26-34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4-40页 |
3.1 发展性评价理念 | 第34-35页 |
3.1.1 发展性评价 | 第34页 |
3.1.2 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1.3 发展性评价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的启示 | 第35页 |
3.2 多元学习评价理念 | 第35-36页 |
3.2.1 多元学习评价 | 第35-36页 |
3.2.2 多元学习评价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的启示 | 第36页 |
3.3 教育目标分类学 | 第36-40页 |
3.3.1 教育目标 | 第36页 |
3.3.2 教育目标分类学 | 第36-38页 |
3.3.3 教育目标分类学对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的启示 | 第38-40页 |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56页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及流程 | 第40-41页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40页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图 | 第40-41页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8页 |
4.2.1 一级指标的构建 | 第41页 |
4.2.2 二级指标的构建 | 第41页 |
4.2.3 三级指标的构建 | 第41-48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1页 |
4.3.1 指标权重 | 第48页 |
4.3.2 两两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8-51页 |
4.4 结论 | 第51-56页 |
第5章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研究 | 第56-60页 |
5.1 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 第56-58页 |
5.1.1 征求意见方案及实施 | 第56页 |
5.1.2 征求意见结果 | 第56-57页 |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结果 | 第57-58页 |
5.2 测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 | 第58-60页 |
5.2.1 测定信度方案及实施 | 第58页 |
5.2.2 测定信度结果 | 第58-60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0-6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0-65页 |
6.1.1 现实依据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体现 | 第60页 |
6.1.2 理论基础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体现 | 第60页 |
6.1.3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说明 | 第60页 |
6.1.4 研究结论 | 第60-6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86页 |
附录一 | 第70-74页 |
附录二 | 第74-76页 |
附录三 | 第76-77页 |
附录四 | 第77-81页 |
附录五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