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一) 国家政策对农民培训问题日加重视 | 第13-14页 |
(二) 地方城镇化进程呼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6-34页 |
(一) “失地农民”的相关研究 | 第16-22页 |
(二) “农民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三)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 | 第27-34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34-35页 |
(一) 失地农民 | 第34页 |
(二) 职业培训 | 第34-35页 |
五、研究方案 | 第35-3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现实诉求 | 第37-49页 |
一、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经济诉求 | 第37-41页 |
(一) 适应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 第37-38页 |
(二) 提升农村劳动生产力的需求 | 第38-39页 |
(三)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 | 第39-41页 |
二、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社会诉求 | 第41-44页 |
(一)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求 | 第41-43页 |
(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 第43-44页 |
三、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个体诉求 | 第44-49页 |
(一) 失地农民实现可持续生计需要职业培训 | 第44-45页 |
(二) 失地农民提升精神生活质量需要职业培训 | 第45-46页 |
(三) 失地农民实现社会流动需要职业培训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现状扫描 | 第49-71页 |
一、调研设计 | 第49-52页 |
(一) 确定调研样本 | 第49-50页 |
(二) 设计调研工具 | 第50-52页 |
二、失地前后农民的生计现状分析 | 第52-55页 |
(一) 失地前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渠道的对比情况分析 | 第52-54页 |
(二) 失地前后农民年收入的对比情况分析 | 第54-55页 |
三、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知状况分析 | 第55-63页 |
(一)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目的分析 | 第55-56页 |
(二)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偏好分析 | 第56-57页 |
(三)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效果分析 | 第57-60页 |
(四)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意愿分析 | 第60-63页 |
四、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满意度分析 | 第63-71页 |
(一) 培训费用满意度分析 | 第64页 |
(二) 培训管理满意度分析 | 第64-65页 |
(三) 培训师资满意度分析 | 第65-66页 |
(四) 培训内容满意度分析 | 第66页 |
(五) 培训形式满意度分析 | 第66-67页 |
(六) 培训时间满意度分析 | 第67-68页 |
(七) 培训周期满意度分析 | 第68页 |
(八) 培训地点满意度分析 | 第68-69页 |
(九) 培训环境满意度分析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 | 第71-85页 |
一、调研设计 | 第71-72页 |
二、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 第72-80页 |
(一) 培训意愿 | 第72-73页 |
(二) 培训关注点 | 第73-74页 |
(三) 培训内容 | 第74-75页 |
(四) 培训地点 | 第75-76页 |
(五) 培训形式 | 第76-77页 |
(六) 培训周期 | 第77-78页 |
(七) 培训组织机构 | 第78-80页 |
三、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调研的结论与讨论 | 第80-85页 |
(一) 失地农民漠视关涉职业培训品质的要素 | 第80-81页 |
(二) 实用性是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在内容设置上的核心原则 | 第81-82页 |
(三) 失地农民个体特征差异应作为分层分类培训的重要依据 | 第82-83页 |
(四) 当前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条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 第83-85页 |
第五章 需求导向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优化建议 | 第85-98页 |
一、优化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 | 第85-90页 |
(一) 培育多元合作的培训主体格局 | 第85-86页 |
(二) 建立统筹协同的管理运行模式 | 第86-87页 |
(三) 构建灵活健全的培训网络体系 | 第87-88页 |
(四) 搭建务实惠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平台 | 第88-89页 |
(五) 建设全面充实的培训师资资源库 | 第89-90页 |
二、优化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课程教学 | 第90-92页 |
(一) 设计实用弹性的培训课程 | 第90-91页 |
(二) 采用实践多样的培训形式 | 第91-92页 |
三、优化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质量监控 | 第92-94页 |
(一) 制定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 | 第92-93页 |
(二) 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 第93-94页 |
四、优化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保障体系 | 第94-98页 |
(一) 强化政府为主的组织保障 | 第94-95页 |
(二) 建成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 | 第95-96页 |
(三) 健全成熟规范的制度保障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98-10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98-100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102-107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107-108页 |
附录 | 第108-116页 |
附录1: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 第108-111页 |
附录2:失地农民职业培训访谈提纲 | 第111-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