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 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二) 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基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的需要 | 第10页 |
(二)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 第10页 |
(三) 基于教师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问题生成 | 第12页 |
(二) 动态课堂 | 第12-14页 |
(三) 问题生成的动态课堂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一)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二)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心理学理论 | 第16-17页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页 |
(二) "互动场"理论 | 第16页 |
(三)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6-17页 |
(四) 主客体理论 | 第17页 |
二、教学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关于互动教学 | 第17页 |
(二) 新课程理论 | 第17-18页 |
(三) "新基础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基于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调查与分析 | 第19-25页 |
一、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19-21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19页 |
(二) 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19页 |
(三) 调查统计与分析 | 第19-21页 |
二、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21-23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二) 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21页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三、化学课堂教学观察 | 第23-25页 |
(一) 观察结果 | 第23-24页 |
(二) 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五章 基于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实施策略 | 第25-34页 |
一、"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教学"的特征 | 第25-26页 |
(一) 交往性 | 第25-26页 |
(二) 创造性 | 第26页 |
(三) 非线性 | 第26页 |
(四) 过程性 | 第26页 |
(五) 具体性 | 第26页 |
二、"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 第26-28页 |
(一) 问题设计的建构化:引导知识建构 | 第26-27页 |
(二) 问题设计的层次化:推动思维发展 | 第27-28页 |
(三) 问题设计的生成化:促进深层理解 | 第28页 |
三、"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教学设计 | 第28-30页 |
(一) 教学目标 | 第28页 |
(二) 操作流程 | 第28-29页 |
(三) 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四、"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关键环节 | 第30-34页 |
第六章 基于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34-46页 |
一、研究过程 | 第34-35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35-44页 |
三、成绩与分析 | 第44-4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第46-4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47-49页 |
附录Ⅰ | 第49-51页 |
附录Ⅱ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