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以启东市南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变式教学的背景第9-11页
        1.1.1 一个悖论第9-10页
        1.1.2 新课程标准下的一把利器第10-11页
    1.2 研究的问题第11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1-14页
        1.3.1 学生学习的意义第11-12页
        1.3.2 启发思维的意义第12页
        1.3.3 创新意识、创新观念的意义第12页
        1.3.4 教学的意义第12页
        1.3.5 推广的意义第12-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1页
    2.1 变式的定义第14-15页
    2.2 变式教学的界定第15页
    2.3 数学变式教学第15-16页
    2.4 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2.4.1 哲学的视角第16页
        2.4.2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第16-17页
        2.4.3 变异理论与概念性变式第17-18页
        2.4.4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8页
        2.4.5 脚手架理论第18-19页
        2.4.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5 国内数学变式教学研究第19-21页
第3章 数学变式教学的类型第21-49页
    3.1 数学概念的变式第21-24页
    3.2 数学命题的变式第24-28页
    3.3 数学语言的变式第28-29页
    3.4 问题解决的变式第29-34页
    3.5 变式中的数学思想第34-49页
        3.5.1 方程与函数思想第35-39页
        3.5.2 数形结合的思想第39-42页
        3.5.3 分类讨论思想第42-45页
        3.5.4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第45-49页
第4章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原则以及在高考中的意义第49-55页
    4.1 目标导向原则第49页
    4.2 启迪思维原则第49-50页
    4.3 暴露过程原则第50页
    4.4 学生参与原则第50页
    4.5 探索创新原则第50-51页
    4.6 量力性原则第51-52页
    4.7 数学变式教学在高考中的意义第52-55页
        4.7.1 增强复习的高效性第52-53页
        4.7.2 启示第53-55页
第5章 基于变式教学的课堂实录与分析第55-73页
    5.1 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第55-60页
        5.1.1 基本情况分析第55页
        5.1.2 课堂实录第55-60页
        5.1.3 分析第60页
    5.2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第60-65页
        5.2.1 基本情况分析第60页
        5.2.2 课堂实录第60-65页
        5.2.3 分析第65页
    5.3 函数的值域第65-73页
        5.3.1 基本情况分析第65-66页
        5.3.2 课堂实录第66-72页
        5.3.3 分析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反思第73-76页
    6.1 结论第73-75页
    6.2 反思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问题生成的化学动态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数学素养理念下艺术类高中微专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