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材料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分技能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交际能力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第五节 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教材体例的相融性 | 第30-37页 |
第一节 《发展汉语》三册教材体例概述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各教材单独设置的板块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相同板块间的差异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其他体例上的差异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各教材体例特点 | 第35页 |
第六节 《发展汉语》分析结果对体例编写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课文内容的相融性 | 第37-64页 |
第一节 话题内容的相融性 | 第37-44页 |
第二节 词汇的相融性 | 第44-51页 |
第三节 语法的相融性 | 第51-62页 |
第四节 《发展汉语》分析结果对课文编写的启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技能训练的相融性 | 第64-84页 |
第一节 听力技能训练的相融性 | 第65-74页 |
第二节 口语技能训练的相融性 | 第74-82页 |
第三节 《发展汉语》分析结果对练习编写的启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对初级综合与配套听力、口语教材相融性的思考及建议 | 第84-95页 |
第一节 对教材相融性内涵的思考 | 第84页 |
第二节 提高教材相融性的途径和方式 | 第84-91页 |
第三节 建立教材相融性的评估标准 | 第91-93页 |
第四节 对《发展汉语》的改进建议 | 第93-9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5-98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 | 第96-9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局限与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后记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