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日常生活的仪式研究--基于上海市H小学的田野调查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二) 问题的形成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一) 关于仪式的人类学研究 | 第13-19页 |
(二) 关于学校仪式的研究 | 第19-24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24-29页 |
(一) 仪式之词源学考察 | 第24-29页 |
(二) 学校仪式之界定 | 第29页 |
四、研究问题及目的 | 第29-3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30页 |
(二) 田野调查法 | 第30-31页 |
(三) 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 | 第31页 |
六、研究意义 | 第31-34页 |
(一) 有助于澄清日常生活中对仪式的偏见 | 第31-32页 |
(二) 有助于对学校日常生活仪式形成新的认识 | 第32页 |
(三) 有助于明晰仪式如何发挥育人价值 | 第32-33页 |
(四) 有助于理解和构建运作的机制 | 第33页 |
(五) 有助于彰显仪式教育的重要价值 | 第33-34页 |
第二章 田野地点概述 | 第34-43页 |
一、田野点的选择 | 第34-35页 |
(一) 为何选择H校M班级 | 第34页 |
(二) 如何进入田野 | 第34-35页 |
二、田野点概况 | 第35-43页 |
(一) H校概况 | 第35-38页 |
(二) 二年级M班概况 | 第38-43页 |
第三章 交互仪式:师生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 | 第43-65页 |
一、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交互仪式 | 第45-48页 |
二、师生课堂学习中的交互仪式 | 第48-59页 |
(一) 上下课仪式 | 第49-54页 |
(二) 评价仪式 | 第54-57页 |
(三) 课堂中的其他仪式 | 第57-59页 |
三、仪式游离者与“明星学生”的诞生 | 第59-65页 |
(一) 游离于仪式的存在者 | 第59-62页 |
(二) 仪式中明星学生的养成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典礼:学校日常生活仪式之敞现 | 第65-88页 |
一、过渡仪式(Rite of passage) | 第67-82页 |
(一) 新生入学仪式 | 第68-73页 |
(二) 毕业典礼 | 第73-82页 |
二、政治仪式 | 第82-88页 |
第五章 庆典:寓育人于娱乐之中 | 第88-102页 |
一、万圣节庆 | 第92-95页 |
二、“六一”儿童节庆 | 第95-102页 |
第六章 学校仪式运作机制初探 | 第102-110页 |
一、共同的符号系统和文化模式 | 第102-105页 |
二、情感连带与共通认知 | 第105-110页 |
(一) 情感连带 | 第105-107页 |
(二) 共通认知 | 第107-110页 |
结语 | 第110-113页 |
一、文章初成后的几点说明 | 第110-111页 |
二、反思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一、著作 | 第113-115页 |
二、期刊 | 第115-116页 |
三、硕博论文 | 第116-118页 |
后记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