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高校师德研究引论 | 第9-15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基本概念内涵解析 | 第11-13页 |
| ·高校师德的内涵 | 第11-12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2 中西方的师德理论 | 第15-21页 |
| ·中国古代的师德理论 | 第15-17页 |
| ·热爱教育事业,以教师职业为荣 | 第15页 |
| ·爱护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15-16页 |
| ·规范自我言行,力行为人师表 | 第16页 |
|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第16-17页 |
| ·不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 第17页 |
| ·新时期我国师德理论 | 第17-19页 |
| ·爱岗敬业,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第17页 |
| ·为人师表,立志于教书育人 | 第17-18页 |
| ·严于律己,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 第18页 |
| ·树立终身学习观,积极创新教育 | 第18-19页 |
| ·西方的师德理论 | 第19-21页 |
| ·尊重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 第19-20页 |
| ·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 第20页 |
| ·重视品德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 3 正视高校师德发展现状 | 第21-33页 |
| ·教师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评价比较好,但有待加强建设力度 | 第21-23页 |
| ·教师对学校教研条件及相关体系的总体评价较好,但完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23-25页 |
| ·教师对教师教研水平总体评价较高,但教师科研水平评价相对较低 | 第25-27页 |
| ·高校教师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有待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 第27-33页 |
| 4 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原因剖析 | 第33-37页 |
| ·社会大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33页 |
| ·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高校体制因素 | 第34-35页 |
|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高校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 第35页 |
| ·教师自身因素 | 第35-37页 |
|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第35-36页 |
| ·教师个人素质修养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 5 探索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 第37-49页 |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引领师德建设新发展 | 第37-40页 |
|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37页 |
|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信念指向 | 第37-38页 |
|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 第38-39页 |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道德准则 | 第39-40页 |
|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第40-45页 |
|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 ·建立高校师德培训培养机制 | 第41-42页 |
| ·加强师德监督约束规范机制 | 第42-44页 |
| ·健全高校师德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 ·以教师为本,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 第45-49页 |
|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 第45-46页 |
| ·立足本职,提高教研能力 | 第46-47页 |
| ·团结协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注释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