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实践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 | 第9-10页 |
·实验推动整个物理学发展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2 课外实验教学的理论支撑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外实验的理论支撑 | 第12页 |
·多元智能的理论与物理课外实验教学 | 第12-13页 |
·探究式学习与物理课外实验教学 | 第13页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理论论证法 | 第14页 |
·实践研究法 | 第14-15页 |
3 物理课外实验概念定义 | 第15-17页 |
·课外物理实验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联系 | 第15-16页 |
·低成本实验的定义 | 第16页 |
·用自制教具开展物理实验 | 第16-17页 |
4 国内外课外实验开展的现状及其成因 | 第17-21页 |
·我国实验课程开设现状 | 第17-18页 |
·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 第17页 |
·中学实验器材的配备相对落后和不足 | 第17-18页 |
·部分教师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观念陈旧 | 第18页 |
·学生心理上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 第18页 |
·国外课外实验课外实验开设现状 | 第18-21页 |
·美国物理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 第18-19页 |
·英国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 第19页 |
·德国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 第19-21页 |
5 课外物理实验教学实践 | 第21-30页 |
·课外实验的类型及要求 | 第21-22页 |
·以学生观察为主的课外实验 | 第21页 |
·以教材知识补充型为主的课外实验 | 第21页 |
·以课题研究型为主的课外实验 | 第21-22页 |
·以制作作品为主的课外实验 | 第22页 |
·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原则 | 第22-23页 |
·实验内容应与所学知识相关 | 第22-23页 |
·物理课外实验必须有明确的知识目标 | 第23页 |
·课外实验必须遵循能力训练的阶梯性 | 第23页 |
·课外实验课题来源 | 第23-26页 |
·新课标教材上的补充实验 | 第23页 |
·新教材课堂上没法实施和开展的实验 | 第23-24页 |
·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一些典型实验 | 第24页 |
·测试题中出现的优秀课外实验 | 第24-25页 |
·其它资料上所见的优秀实验 | 第25页 |
·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的实验 | 第25-26页 |
·课外实验课题选取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6页 |
·中学物理课外实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研究曲线运动速度与轨迹“飞镖”实验 | 第26-27页 |
·全反射课外实验 | 第27页 |
·研究电的性质的课外实验 | 第27-28页 |
·筷子提米的实验 | 第28页 |
·反冲运动系列课外实验 | 第28-30页 |
6 物理课外实验的学生评价 | 第30-33页 |
·高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学生表(见附录表格) | 第30页 |
·评价的方法 | 第30-31页 |
·自我评价 | 第30页 |
·小组评价 | 第30-31页 |
·物理实验教师评价 | 第31页 |
·小组之间评价 | 第31页 |
·评价的结果 | 第31-33页 |
7 物理课外实验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 第33-35页 |
·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 第33页 |
·强调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 | 第33-34页 |
·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耐力、毅力 | 第34-35页 |
8 结束语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