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教学交互是影响微课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 第12页 |
1.1.2 微课教学交互实践中存在着诸多挑战 | 第12-13页 |
1.1.3 课程问答系统能够弥补微课教学交互的不足 | 第13-14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2.1 微课 | 第14-15页 |
1.2.2 教学交互 | 第15-16页 |
1.2.3 课程问答系统 | 第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微课教学交互及课程问答系统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2.1 微课教学交互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2.1.1 微课教学交互的目标 | 第19-21页 |
2.1.2 微课教学交互的类型 | 第21-23页 |
2.1.3 教学交互模型 | 第23-28页 |
2.2 课程问答系统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2.2.1 课程问答系统的教育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2.2.2 课程问答系统的教育应用现状 | 第30-31页 |
2.2.3 课程问答系统的类型 | 第31-32页 |
2.3 课程问答系统在微课教学交互中的作用点分析 | 第32-35页 |
2.3.1 课程问答系统在辅助教师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 第32-33页 |
2.3.2 课程问答系统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课程知识的问答系统设计与实现——以《汉字的造字法》为例 | 第35-57页 |
3.1 课程问答系统需求分析 | 第35-42页 |
3.1.1 微课教学交互的问题现状 | 第35-36页 |
3.1.2 课程问答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36-40页 |
3.1.3 课程问答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40-42页 |
3.2 课程问答系统实现过程 | 第42-47页 |
3.2.1 技术路线 | 第43-44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44-45页 |
3.2.3 TF_IDF模型 | 第45-47页 |
3.3 课程问答系统应用评价 | 第47-57页 |
3.3.1 教师应用效果 | 第47-48页 |
3.3.2 学生实践效果 | 第48-57页 |
第4章 课程问答系统在微课教学交互中的影响研究 | 第57-76页 |
4.1 不同变量对学习者交互情况的影响分析 | 第57-60页 |
4.1.1 学习者交互情况的专业差异 | 第58页 |
4.1.2 学习者交互情况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 | 第58-60页 |
4.2 学习者参与交互情况与交互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4页 |
4.2.1 学习者参与交互情况与交互结果的双变量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4.2.2 学习者参与交互情况与交互结果的一元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4.2.3 学习者参与交互情况对交互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4.3 课程问答系统在微课教学交互中的影响结论 | 第64-67页 |
4.3.1 不同变量对学习者交互情况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2 学习者参与交互情况与交互结果的相关性 | 第66-67页 |
4.4 课程问答系统一般应用模型与应用建议 | 第67-76页 |
4.4.1 课程问答系统一般应用模型 | 第67-74页 |
4.4.2 课程问答系统应用建议 | 第74-7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6-7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91页 |
附录1 :课程问答系统核心部分代码 | 第83-86页 |
附录2 :课程问答系统需求调查问卷 | 第86-88页 |
附录3 :课程问答系统交互影响调查问卷 | 第88-91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