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承载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齿轮传动系统承载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齿轮接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齿轮弯曲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齿轮传动系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某五档机械变速器介绍 | 第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齿轮接触和弯曲承载能力解析计算 | 第16-34页 |
·齿轮基本参数和载荷定义 | 第16-19页 |
·结构基本参数 | 第16页 |
·齿轮啮合运动原始数据 | 第16-17页 |
·齿轮参数计算 | 第17-19页 |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 第19-26页 |
·齿轮接触强度校核条件 | 第20页 |
·接触应力的计算 | 第20-23页 |
·节点处计算接触应力的基本值 | 第23-24页 |
·齿轮啮合许用接触应力 | 第24-26页 |
·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 | 第26页 |
·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 | 第26-30页 |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条件 | 第26-27页 |
·弯曲应力 | 第27页 |
·齿根应力基本值 | 第27-29页 |
·许用齿根应力 | 第29-30页 |
·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 | 第30页 |
·某五档变速器各档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0-33页 |
·各档齿轮接触承载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各档齿轮弯曲承载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 第34-50页 |
·齿轮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4-39页 |
·圆柱齿轮渐开线的形成原理 | 第34页 |
·齿轮参数化建模的关键步骤 | 第34-35页 |
·实例运用 | 第35-39页 |
·齿轮接触的几何建模 | 第39-41页 |
·接触对的确定 | 第39-40页 |
·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模型的导入 | 第40-41页 |
·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41-46页 |
·有限元模型单元选择 | 第41页 |
·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接触面的建立 | 第42-43页 |
·材料常数 | 第43页 |
·齿轮接触有限元模型边界约束与载荷施加 | 第43-44页 |
·求解设置 | 第44-46页 |
·各档齿轮接触应力分析 | 第46-47页 |
·接触刚度对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齿轮弯曲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 第50-59页 |
·啮合接触线的确定 | 第50-5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模型的导入 | 第52页 |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52-56页 |
·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材料卡片和网格单元设置 | 第53页 |
·材料和网格单元的施加 | 第53页 |
·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 | 第53-54页 |
·齿轮弯曲模型边界条件与载荷施加 | 第54-56页 |
·各档齿轮弯曲应力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基于Romax的齿轮传动系统承载能力分析 | 第59-81页 |
·Romax介绍 | 第59页 |
·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模型建立 | 第59-66页 |
·变速器轴 | 第60-62页 |
·创建轴承 | 第62-63页 |
·同步器建模 | 第63页 |
·啮合齿轮概念性建模 | 第63-65页 |
·齿轮轴在变速箱中的定位 | 第65-66页 |
·齿轮箱载荷谱定义与齿轮承载能力分析 | 第66-71页 |
·定义齿轮载荷谱 | 第66-68页 |
·齿轮承载能力分析 | 第68-71页 |
·齿轮参数的优化 | 第71-73页 |
·齿轮啮合错位对强度计算的影响及其修正 | 第73-77页 |
·变速器轴静态分析 | 第73-74页 |
·齿轮啮合错位对强度影响 | 第74-76页 |
·依据啮合错位调整齿轮 | 第76-77页 |
·变速器齿轮动力学分析 | 第77-78页 |
·齿轮微观修形 | 第78-80页 |
·齿向修形 | 第78页 |
·齿廓修形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