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防爆运输车辆性能提升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无轨胶轮车的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国内无轨胶轮车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研究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在用无轨胶轮车使用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防爆无轨胶轮车的通用技术条件 | 第16-17页 |
·使用环境条件 | 第16页 |
·基本要求 | 第16页 |
·技术要求 | 第16-17页 |
·防爆无轨胶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提高防爆无轨胶轮车性能的途径分析 | 第18-25页 |
·提高防爆无轨胶轮车燃油经济性的途径分析 | 第18-21页 |
·降低防爆无轨胶轮车排放的途径分析 | 第21-22页 |
·降低防爆无轨胶轮车噪音的途径分析 | 第22-24页 |
·提高防爆无轨胶轮车可靠性的途径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总体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26-34页 |
·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 | 第26-28页 |
·整车质量、质心高度和轴荷分配的计算 | 第26-27页 |
·质量利用系数 | 第27页 |
·轴荷的分配 | 第27-28页 |
·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轴距 | 第28-29页 |
·前悬 | 第29页 |
·后悬 | 第29页 |
·轮距 | 第29-30页 |
·汽车的外廓尺寸 | 第30页 |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30-33页 |
·动力性参数 | 第30-31页 |
·汽车的机动性参数 | 第31页 |
·操纵稳定性参数 | 第31-32页 |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参数 | 第32页 |
·汽车的制动性 | 第32-33页 |
·汽车通过性参数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关键零部件的选型 | 第34-39页 |
·零部件选择的规律 | 第34页 |
·发动机的选型 | 第34-36页 |
·变速器的确定 | 第36页 |
·分动器的确定 | 第36-37页 |
·主减速器的确定 | 第37页 |
·前后车桥的确定 | 第37-38页 |
·轮胎的确定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总布置设计 | 第39-46页 |
·驾驶室的布置 | 第39页 |
·发动机总成位置及倾角的确定 | 第39-40页 |
·发动机附件总成布置 | 第40-41页 |
·空气滤清器总成 | 第40-41页 |
·冷却系统总成布置 | 第41页 |
·传动轴的布置 | 第41-42页 |
·车架总成结构 | 第42-44页 |
·车架总体结构方案 | 第42-43页 |
·车架纵梁截面形式 | 第43页 |
·横梁的布置方案 | 第43-44页 |
·横梁与纵梁的连接 | 第44页 |
·转向系统的布置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主要性能计算分析 | 第46-55页 |
·整车动力性计算 | 第46-50页 |
·发动机外特性 | 第46-47页 |
·汽车行驶驱动力 | 第47-48页 |
·汽车最高车速 | 第48页 |
·汽车的加速能力 | 第48-49页 |
·汽车的爬坡能力 | 第49-50页 |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 | 第50-51页 |
·侧倾稳定角的计算 | 第51-52页 |
·制动距离计算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7章 车架总成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55-69页 |
·壳单元在车架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及其结构的特点 | 第56-57页 |
·车架三维数模的建立 | 第57-58页 |
·车架建模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 第58页 |
·网格划分的质量控制 | 第58-59页 |
·车架总成有限元分析 | 第59-68页 |
·车架总成有限元静态强度分析 | 第59-64页 |
·车架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