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 ·数感培养面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 ·数感涵义 | 第17页 |
| ·国外学者们对数感的理解 | 第17页 |
| ·国内数学教育研究学者对“数感”的理解 | 第17-18页 |
| ·国内和国外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成份的界定 | 第18-19页 |
| 3. 数感心理学领域的探析及本质分析 | 第19-24页 |
| ·数感形成的心理学分析 | 第19-21页 |
| ·数感与数学思维的相关分析 | 第19-20页 |
| ·顿悟 | 第20页 |
| ·认知风格论 | 第20-21页 |
| ·数感的本质分析 | 第21-24页 |
| ·数感的有机组成及定义 | 第21-23页 |
| ·数感具有以下特征 | 第23-24页 |
| 4. 数感培养策略研究 | 第24-52页 |
| ·教师应该如何做 | 第24-27页 |
| ·数感要培养,慧商需先行 | 第24页 |
| ·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 第24-25页 |
| ·崭新的职业观 | 第25页 |
| ·你不想学,我吸引你学 | 第25-27页 |
| ·转变数学教学观 | 第27页 |
| ·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的策略 | 第27-52页 |
| ·策略一——算一算和估一估 | 第27-32页 |
| ·策略二——开发直觉 | 第32-34页 |
| ·策略三——脚手架 | 第34-37页 |
| ·策略四——激趣 | 第37-39页 |
| ·策略五——“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强强联手 | 第39-41页 |
| ·策略六——轮流数学故事 | 第41-45页 |
| ·策略七——再创造 | 第45-49页 |
| ·策略八——开放民主 | 第49-52页 |
| 5. 创意实践篇:运用聪明格培养数感 | 第52-73页 |
| ·什么叫ken ken puzzle | 第52-54页 |
| ·玩ken ken puzzle培养数感的具体体现 | 第54-56页 |
| ·Kenken的功能与培养数感 | 第56-58页 |
| ·聪明格的吸引力 | 第58-59页 |
| ·家长的玩后感和建议 | 第59-66页 |
| ·教师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 ·开展聪明格教学的反思后总结出的数感的培养原则 | 第68-72页 |
| ·呵护原则 | 第68-69页 |
| ·发酵原则 | 第69页 |
| ·往上爬原则 | 第69-70页 |
| ·主动感悟原则 | 第70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70-71页 |
| ·活动中感悟原则 | 第71页 |
| ·数字化和数学化原则 | 第71页 |
| ·说写结合原则 | 第71-72页 |
| ·后续工作 | 第72-73页 |
| 结束语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