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作文阶段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中职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 | 第15-18页 |
一、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对作文望而生畏 | 第15-16页 |
二、 学生写作素材欠缺,作文内容平淡 | 第16-17页 |
三、 学生写作能力有限,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中职教师作文教学的困惑 | 第18-20页 |
一、 语文教学结构安排不合理 | 第19页 |
二、 作文教学开展力度不够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中职作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一、 教师作文教育观念陈旧 | 第20-21页 |
二、 作文教学基本模式陈旧 | 第21页 |
三、 作文评价机制不够客观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学生差异分析 | 第24-27页 |
一、 水平差异分层 | 第24-25页 |
二、 教学目标分层 | 第25-26页 |
三、 教师评价分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兴趣培养 | 第27-31页 |
一、 阅读兴趣 | 第27-28页 |
二、 观察兴趣 | 第28-30页 |
三、 思维刺激 | 第30-31页 |
四、 评价激励 | 第31页 |
第三节 素材积累 | 第31-35页 |
一、 每周摘抄 | 第32-33页 |
二、 每堂“说话” | 第33-34页 |
三、 每周周记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文体知识 | 第36-41页 |
一、 记叙文(狭义) | 第36-37页 |
二、 说明文 | 第37-39页 |
三、 议论文 | 第39-40页 |
四、 应用文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结构安排 | 第41-43页 |
一、 提纲写作 | 第41-42页 |
二、 结构选择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写作技巧指导 | 第44-46页 |
一、 首尾设计 | 第44-45页 |
二、 修辞增色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激励性作文评价机制的实施 | 第46-49页 |
一、 尊重差异,沙里淘金 | 第47页 |
二、 及时激励,大肆表扬 | 第47-48页 |
三、 佳作张贴,范文阅读 | 第48页 |
四、 评语沟通,情感交流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多元化作文评价方法运用 | 第49-53页 |
一、 教师评价,学生模仿方法 | 第50页 |
二、 学生评价,在各种方式中提高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