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意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汉语语气副词研究述评 | 第14-21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四节 语料选取的说明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语气副词的理论探讨 | 第25-47页 |
第一节 语气副词的定义及界定 | 第25-36页 |
第二节 语气副词的表述性功能 | 第36-41页 |
第三节 语气副词的分类 | 第41-47页 |
第三章 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的分类研究 | 第47-115页 |
第一节 推测类 | 第47-66页 |
第二节 意料类 | 第66-79页 |
第三节 证实类 | 第79-94页 |
第四节 强调类 | 第94-115页 |
第四章 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研究 | 第115-174页 |
第一节 “真个”的主观性分析 | 第115-123页 |
第二节 “千万”的主观性分析 | 第123-134页 |
第三节 语气副词“最好”的主观性考察 | 第134-144页 |
第四节 “幸亏”义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分析 | 第144-153页 |
第五节 同语式“A+语气副词+是+A”的主观性分析 | 第153-164页 |
第六节 构式“哪里是A,简直是B”的主观性分析 | 第164-174页 |
第五章 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的个案研究 | 第174-220页 |
第一节 《老乞大》四种版本语气副词对比研究 | 第174-186页 |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重叠式语气副词考察 | 第186-195页 |
第三节 部分吴方言语气副词探源 | 第195-213页 |
第四节 山东方言中的“紧”类和“敢”类语气副词 | 第213-22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220-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33页 |
附录1:主要引用书目 | 第233-236页 |
附录2:明清时期语气副词汇总(按音序排列) | 第236-2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 | 第238-239页 |
后记 | 第239-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