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服务型社区概述 | 第16-32页 |
| ·城乡一体化基本构想 | 第16-19页 |
| ·城乡一体化构想的提出 | 第16页 |
|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 第16-17页 |
| ·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7-19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概念与特征 | 第19-23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概念 | 第19-21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特征 | 第21-23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机构 | 第23-28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服务内容 | 第23-26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的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 | 第26-28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 第28-31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 第28-29页 |
| ·农村服务型社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 第29-30页 |
| ·构建农村服务型社区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农村服务型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32-40页 |
| ·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 第32-33页 |
| ·社区工作者存在认知偏差 | 第32-33页 |
| ·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观念趋于保守 | 第33页 |
| ·缺乏充分的物质保障 | 第33-35页 |
| ·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薄弱 | 第34页 |
| ·资金短缺致使社区运转困难 | 第34-35页 |
| ·参与主体较为单一 | 第35-37页 |
| ·政府干预过多且负担过重 | 第35-36页 |
| ·农村居民自我管理及参与程度低 | 第36-37页 |
| ·社会力量未被广泛动员 | 第37页 |
| ·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37-39页 |
| ·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不均 | 第38页 |
| ·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差 | 第38-39页 |
| ·城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部分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及启示 | 第40-47页 |
| ·部分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状况 | 第40-43页 |
| ·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40-41页 |
| ·湖北省大冶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 | 第41-42页 |
| ·新疆精河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 | 第42-43页 |
| ·部分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启示 | 第43-46页 |
| ·要重视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 第44页 |
| ·要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 ·要加强社区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推进农村服务型社区建设的对策 | 第47-55页 |
| ·更新思想观念 | 第47-48页 |
| ·转变社区工作者的观念 | 第47页 |
|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与道德教育 | 第47-48页 |
| ·发展农村经济带动社区建设 | 第48-50页 |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增加资金投入 | 第48-49页 |
|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产业 | 第49-50页 |
|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第50-51页 |
| ·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 第50-51页 |
| ·建立多方主体组建的社区服务组织和人才队伍 | 第51页 |
| ·合理配置城乡资源 | 第51-54页 |
| ·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 第52页 |
| ·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 第52-53页 |
| ·构建城乡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