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就业效应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微观因素对新古典分析范式的不断修正 | 第11-12页 |
| ·实证分析方法及结论的多元化发展 | 第12-13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2 最低工资制度概述 | 第18-26页 |
| ·最低工资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 ·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法规 | 第19-21页 |
|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 | 第21-22页 |
| ·最低工资的内涵 | 第21-22页 |
| ·我国最低工资的使用范围 | 第22页 |
|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 第22-24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因素 | 第22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方法 | 第22-23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 第23-24页 |
| ·我国最低工资的管理体制 | 第24-25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检查 | 第25-26页 |
| 3 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6-34页 |
|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 第26-28页 |
| ·未覆盖部门的影响 | 第28-30页 |
| ·部门之间产品需求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买方独家垄断下的最低工资效应 | 第31-34页 |
| 4 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 ·方法介绍 | 第34-36页 |
| ·基本模型 | 第34-35页 |
| ·模型设定 | 第35-36页 |
| ·数据说明 | 第36页 |
| ·全国分析 | 第36-38页 |
| ·分区域分析 | 第38-40页 |
| ·分产业分析 | 第40-43页 |
| 5 国外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就业效应的分析借鉴 | 第43-51页 |
| ·美国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就业效应的分析研究 | 第43-46页 |
| ·墨西哥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就业效应研究 | 第46-49页 |
| ·分析借鉴 | 第49-51页 |
| 6 完善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51-56页 |
| ·最低工资内涵的统一与扩大 | 第51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动态调整 | 第51-52页 |
| ·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相联动 | 第52页 |
| ·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相联动 | 第52页 |
| ·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价 | 第52-53页 |
| ·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 第53-54页 |
| ·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机制 | 第53-54页 |
| ·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督机制 | 第54页 |
| ·最低工资和就业相互协调的机制 | 第54-56页 |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劳资博弈制度 | 第55页 |
| ·加大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开发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