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保障措施和我国的应对之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导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研究总评述 | 第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 2 WTO保障措施概要 | 第16-29页 |
| ·保障措施的制度构成 | 第16-20页 |
| ·一般保障措施 | 第16-18页 |
| ·特殊保障措施 | 第18-20页 |
| ·保障措施的历史渊源与特点 | 第20-23页 |
| ·保障措施的历史渊源 | 第20-21页 |
| ·保障措施的主要特点 | 第21-23页 |
| ·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和实施程序 | 第23-29页 |
| ·实施条件 | 第23-26页 |
| ·实施程序 | 第26-29页 |
| 3 保障措施的实施现状和实施特点 | 第29-32页 |
| ·保障措施的实施现状 | 第29页 |
| ·保障措施的实施特点 | 第29-32页 |
| ·立案数量整体呈增加趋势 | 第29-30页 |
| ·与中国有关的保障措施占很大比重 | 第30页 |
| ·保障措施的发起方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 第30-31页 |
| ·保障措施调查的重点产品是轻工业产品和冶金产品 | 第31页 |
| ·保障措施的最终实施比例较低 | 第31-32页 |
| 4 对我国遭遇的保障措施争端的分析 | 第32-45页 |
| ·我国遭受保障措施调查的现状及原因 | 第32-34页 |
| ·我国遭受保障措施调查的现状 | 第32页 |
| ·我国遭受保障措施调查的原因 | 第32-34页 |
| ·中国遭受保障措施调查的典型案件分析 | 第34-45页 |
| ·中国入世第一案—钢铁保障措施案 | 第35-36页 |
| ·轮胎特保措施案 | 第36-40页 |
| ·我国应从两起争端案件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分析 | 第40-45页 |
| 5 我国应对保障措施争端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第45-51页 |
| ·我国在应对保障措施争端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5-47页 |
| ·行业协会未积极发挥作用 | 第45-46页 |
| ·贸易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46页 |
|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 第46-47页 |
| ·我国更好地应对保障措施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 ·发展和完善行业协会 | 第47-48页 |
| ·完善贸易预警机制 | 第48-49页 |
| ·多种方式缓解出口过于集中现象,减少保障措施摩擦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