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车热控关键问题研究及材料光谱性质的选择性调节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部分 | 第13-10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 ·航天器的发展和分类 | 第13-15页 |
| ·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5-21页 |
| ·航天器热控中的热物理问题 | 第15-16页 |
| ·航天器热控技术 | 第16-21页 |
| ·月球环境和月球探测器 | 第21-28页 |
| ·月球表面环境 | 第21-26页 |
| ·月球探测器介绍 | 第26-28页 |
| ·本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 第2章 月球车热控子系统设计 | 第33-61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月球车热控子系统设计方案 | 第33-35页 |
| ·月夜期间月球车热控效果的稳态计算 | 第35-41页 |
| ·多层隔热围护结构紧贴蒙皮内侧 | 第35-38页 |
| ·多层隔热围护结构仅包围仪器舱 | 第38-40页 |
| ·多层隔热围护结构侧面开孔 | 第40-41页 |
| ·月昼期间工作的辐射致冷屏、传热热管的参数选择 | 第41-52页 |
| ·月球车在月昼期间的热状态模拟 | 第41-44页 |
| ·辐射致冷表面的设计 | 第44-45页 |
| ·传热热管的参数选择 | 第45-52页 |
| ·热控系统模型与多层隔热材料性能的实验验证 | 第52-57页 |
| ·实验平台介绍 | 第53-54页 |
| ·实验内容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第3章 月球车能源子系统设计计算 | 第61-73页 |
| ·引言 | 第61-62页 |
| ·光伏电池系统的热平衡计算 | 第62-64页 |
| ·月昼期间的计算 | 第62-63页 |
| ·月夜期间的计算 | 第63-64页 |
| ·月球纬度、日期对电池板表面接受能量的影响 | 第64-68页 |
| ·着陆点为酒海时的整体算例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第4章 月球环境下外置设备的热控问题 | 第73-87页 |
| ·引言 | 第73-74页 |
| ·外置全景相机的热平衡计算 | 第74-76页 |
| ·月夜期间的计算结果 | 第74-75页 |
| ·月昼期间的计算结果 | 第75-76页 |
| ·月昼期间微型电机的热控方案 | 第76-85页 |
| ·微型电机 | 第76-78页 |
| ·计算模型 | 第78-80页 |
| ·计算结果 | 第80-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 第5章 月表辐照密度计算 | 第87-101页 |
| ·引言 | 第87-88页 |
| ·计算模型 | 第88-93页 |
| ·月表定向辐射特性 | 第88-89页 |
| ·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89-93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93-98页 |
| ·平面方位角φ_2的影响 | 第93-96页 |
| ·太阳高度角ω和平面仰角γ的影响 | 第96-98页 |
| ·平面所处高度h 的影响 | 第98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小结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7页 |
| ·结论 | 第101-105页 |
| ·月球车热控系统设计和计算 | 第101-102页 |
| ·辐射致冷表面和热管的设计 | 第102-103页 |
| ·低温真空环境下的实验验证 | 第103页 |
| ·月球车能源子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103-104页 |
| ·月昼期间外置设备的热控 | 第104页 |
| ·月表有效辐照密度计算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7页 |
| 第二部分 | 第107-14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7-119页 |
| ·引言 | 第107-108页 |
| ·选择性发射的实现方法 | 第108-113页 |
| ·周期栅格 | 第108-110页 |
| ·光子晶体 | 第110-112页 |
| ·谐振腔及其他结构 | 第112-113页 |
| ·微结构调整材料辐射特性的物理机理 | 第113-116页 |
| ·栅格结构引起的表面波耦合 | 第113-114页 |
| ·光子晶体调整辐射特性的物理机理 | 第114-116页 |
| ·本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 第2章 周期栅格结构中的零反射现象 | 第119-133页 |
| ·引言 | 第119-120页 |
| ·计算模型 | 第120-121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7页 |
| ·方形栅格的法向反射率 | 第121-123页 |
| ·三角形栅格和半圆形栅格的法向反射率 | 第123-127页 |
| ·硅周期栅格的制备方法 | 第127-131页 |
| ·基本制备工艺 | 第127-130页 |
| ·硅栅格的微观形貌照片 | 第130-131页 |
| ·结论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3页 |
| 第3章 二维氧化锌纳米晶柱阵列的光学特性 | 第133-141页 |
| ·引言 | 第133-134页 |
| ·计算模型 | 第134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134-138页 |
| ·小结 | 第138-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41-143页 |
| ·结论 | 第141-142页 |
| ·展望 | 第142-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