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1 经理股票期权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0-18页 |
1.1 经理股票期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 股票期权的历史与现状概要 | 第11-13页 |
1.3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1.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5页 |
1.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17页 |
1.4 经理股票期权在高管人员持股计划中的地位 | 第17-18页 |
2 经理股票期权的类型、操作过程和关键要素 | 第18-34页 |
2.1. 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s)的类型 | 第18-23页 |
2.1.1 激励性股票期权(Incentive Stock Options) | 第18-22页 |
2.1.2 非法定股票期权(Nonqualified Stock Options) | 第22-23页 |
2.2 经理股票期权的操作过程 | 第23-25页 |
2.3 经理股票期权的关键要素 | 第25-34页 |
2.3.1 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 | 第26-27页 |
2.3.2 经理股票期权的估值 | 第27-30页 |
2.3.3 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 第30-34页 |
3 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前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34-45页 |
3.1 选择业绩评估措施的标准 | 第34-35页 |
3.1.1 股东财富的增长 | 第34页 |
3.1.2 与环境的一致性 | 第34-35页 |
3.1.3 与回报的理念一致 | 第35页 |
3.2 业绩评估措施的类型 | 第35-42页 |
3.2.1 市场措施 | 第35-36页 |
3.2.2 企业内部业绩评估措施 | 第36-40页 |
3.2.3 领导者个人或经理评估措施 | 第40-42页 |
3.3 股权激励产生的问题 | 第42-45页 |
4 经理股票期权在我国 | 第45-52页 |
4.1 经理股票期权再我国的现状 | 第45-48页 |
4.2 激励制度和建立经理股票期权的必要性 | 第48-52页 |
4.2.1 扭曲的激励制度 | 第48-50页 |
4.2.2 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制度 | 第50-52页 |
5 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性实证分析 | 第52-55页 |
5.1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情况 | 第52-53页 |
5.2 数据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 第53-54页 |
5.3 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6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 第55-64页 |
6.1 问题 | 第55-59页 |
6.1.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 第55页 |
6.1.2 股本结构问题 | 第55-56页 |
6.1.3 法规问题 | 第56页 |
6.1.4 市场问题 | 第56-58页 |
6.1.5 操作机制问题 | 第58页 |
6.1.6 观念问题 | 第58-59页 |
6.2 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建设的若干建议 | 第59-64页 |
6.2.1 对构筑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 第59-60页 |
6.2.2 对股票期权激励试点企业选择的建议 | 第60-61页 |
6.2.3 对确定股票期权激励对象的建议 | 第61页 |
6. 2. 4 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建议 | 第61-63页 |
6.2.5 对确定行权价格的建议 | 第63-64页 |
7 附篇:其他形式的股票激励计划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6页 |
致谢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