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倦怠--基于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策略研究
|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 一、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10-11页 |
| 二、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背景 | 第11-14页 |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一、义务教育学校定义 | 第14页 |
| 二、教师职业倦怠定义 | 第14-15页 |
| 三、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 第15页 |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简述 | 第15-19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二、国内外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成果 | 第17-18页 |
| 三、国内外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一、文献法 | 第19页 |
| 二、访谈法 | 第19页 |
| 三、个案法 | 第19页 |
| 四、问卷法 | 第19-20页 |
| 五、调查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苏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案例分析 | 第21-34页 |
| 第一节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 第21-29页 |
| 一、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案例 | 第21-26页 |
|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症状及危害 | 第26页 |
| 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 | 第26-28页 |
| 四、区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两种主要误区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案例 | 第29-34页 |
| 一、成功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案例 | 第29-33页 |
| 二、成功克服职业倦怠人士的共同特征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4-46页 |
| 第一节 热爱自己的工作,关注积极正面事物 | 第35-38页 |
| 一、热爱自己的工作 | 第35-36页 |
| 二、找到自身的优势 | 第36页 |
| 三、给自己确立目标 | 第36页 |
| 四、提高执行力 | 第36-37页 |
| 五、增强自己的适应性 | 第37页 |
| 六、学会感恩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利用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 | 第38-40页 |
| 一、想象成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 第38-39页 |
| 二、接纳自己,学会在逆境中寻找转机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学会自我管理 | 第40-46页 |
| 一、科学管理工作时间 | 第40页 |
| 二、实现生活中的平衡 | 第40-42页 |
| 三、建立社会支援系统 | 第42-43页 |
| 四、学会压力管理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 第46-50页 |
| 第一节 为教师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 第46-48页 |
|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人文环境 | 第47页 |
|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 第47页 |
| 三、统一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命与发展 | 第48-50页 |
| 一、把握合理工作量的分配 | 第48页 |
| 二、组织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 第48页 |
| 三、实施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