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少数民族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论文

从村寨到学校--文化中断理论视角下的景颇族载瓦支学校教育民族志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22页
 一、选题的缘起、背景、价值第10-12页
 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第12-22页
第一章 营盘村概述:民族志的视角第22-31页
 第一节 营盘村景颇族概述第22-28页
  一、中国景颇族概述第22-23页
  二、载瓦支系来源第23-24页
  三、人口分布和地理环境第24页
  四、居所建筑第24-25页
  五、传统生产方式第25页
  六、生活习俗第25-28页
 第二节 学校教育第28-29页
 第三节 宗教信仰和传统节庆第29-31页
  一、宗教信仰第29-30页
  二、传统节庆第30-31页
第二章 营盘小学的过去与现在第31-43页
 第一节 载瓦的创制及载汉双语教学情况第31-34页
  一、载瓦文的创制过程概述第31-32页
  二、载汉双语教学历史沿革第32-34页
 第二节 营盘小学的历史沿革第34-38页
  一、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34页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34-37页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第37-38页
 第三节 营盘小学现状第38-43页
  一、学生情况第38-40页
  二、师资情况第40-41页
  三、基本设施情况第41页
  四、课程设置第41页
  五、教材及教辅的使用第41-42页
  六、课堂用语第42-43页
第三章 载瓦支学校教育的主客位分析第43-57页
 第一节 载瓦支学校教育的地方性解释:不同视角第43-52页
  一、地方官员眼中的载瓦支学校教育第43-46页
  二、景颇族精英眼中的载瓦支学校教育第46-48页
  三、载瓦人眼中的学校教育第48-49页
  四、教师眼中的载瓦支学校教育第49-52页
 第二节 导致景颇族载瓦支低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第52-57页
  一、语言障碍,双语教学流于形式第52-53页
  二、师资不足第53页
  三、教材不适应、教辅读物缺乏和学校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和实用性第53页
  四、自然地理环境限制第53页
  五、部分传统文化对载瓦学校教育的影响第53-54页
  六、基层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政策扶持第54页
  七、教学科研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第54页
  八、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且家庭贫困第54-55页
  九、载瓦文的推行情况第55页
  十、市场发育不足,就业困难第55-57页
第四章 理论探讨第57-68页
 第一节 文化中断理论本土化阐述第57-59页
  一、文化中断理论概述第57-58页
  二、本土化阐述第58-59页
 第二节 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衔接文化中断、改善载瓦支聚居地区学生低学业成就状况的首要途径第59-62页
 第三节 关于社会变迁中开展载汉双语双文教学的思考第62-68页
  一、社会变迁对民族语文使用的影响第62-63页
  二、载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对策第63-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8-89页
后记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国大学筹资体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