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及其演唱风格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宁夏六盘山地区概述 | 第11-26页 |
第一节 历史文化概述 | 第11-18页 |
一、地理地貌 | 第11-12页 |
二、人文历史 | 第12-13页 |
三、民族宗教 | 第13-16页 |
四、民俗文化 | 第16-18页 |
第二节 音乐文化概述 | 第18-26页 |
一、民间歌曲及其特点 | 第19-21页 |
二、民间戏曲及其特点 | 第21-22页 |
三、民间器乐及其特点 | 第22-23页 |
四、宗教音乐及其特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宁夏六盘山的“山花儿”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山花儿”的产生、演变与发展 | 第26-28页 |
一、“山花儿”的产生 | 第26-27页 |
二、“山花儿”的演变 | 第27-28页 |
三、“山花儿”的发展 | 第28页 |
第二节 “山花儿”的文学形态特征 | 第28-34页 |
一、歌词格律 | 第28-32页 |
二、文学内涵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山花儿”的音乐形态特征 | 第34-43页 |
一、音乐要素 | 第34-39页 |
二、令 | 第39-40页 |
三、调式音级 | 第40-41页 |
四、曲式结构 | 第41页 |
五、旋律旋法 | 第41-42页 |
六、节奏节拍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的演唱风格 | 第43-52页 |
第一节 语言 | 第43-45页 |
一、六盘山地区的语言特点 | 第43-45页 |
二、六盘山地区的语言与歌唱的关系 | 第45页 |
第二节 演唱形式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演唱风格 | 第46-52页 |
一、三种演唱方法 | 第46-48页 |
二、润腔技巧 | 第48-49页 |
三、演唱共鸣的运用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山花儿”的传播与传承 | 第52-55页 |
第一节 传播途径 | 第52页 |
第二节 传承方式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民间歌手 | 第53-55页 |
结语: 现状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