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概述 | 第9-17页 |
| ·教师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 2 研究构想与研究设计 | 第23-2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构想 | 第23-24页 |
| ·研究变量定义 | 第24-25页 |
| ·研究设计 | 第25-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2页 |
| ·量表的信度、效度 | 第27-28页 |
| ·长沙市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现状 | 第28-34页 |
| ·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34-36页 |
| ·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及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36-39页 |
|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39-42页 |
| 4 讨论 | 第42-50页 |
| ·工作倦怠问卷适用性的讨论 | 第42页 |
| ·关于长沙市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状况的讨论 | 第42-45页 |
| ·长沙市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的讨论 | 第45-48页 |
| ·关于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 第48-50页 |
| 5 结论 | 第50-51页 |
| 6 建议与对策 | 第51-53页 |
| ·对高校管理部门的建议 | 第51页 |
| ·对高校教师本人的建议 | 第51-53页 |
| 7 研究局限 | 第53-54页 |
|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 第53页 |
| ·研究过程的局限性 | 第53页 |
| ·研究因素上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3页 |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