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0 绪论 | 第11-25页 |
| ·鱼皮胶原蛋白 | 第11-15页 |
| ·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抗氧化肽的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3-25页 |
| 1 罗非鱼皮胶原白酶解液的制备 | 第25-39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 ·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 | 第26-27页 |
| ·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胶原中总氮的测定 | 第27页 |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佳水解酶的确定 | 第28页 |
| ·正交试验 | 第28-29页 |
| ·复合酶解工艺的确定 | 第29页 |
| ·酶解液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作用 | 第29页 |
|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29页 |
| ·氨基氮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 第29-30页 |
| ·酶解液水解度(DH)的测定 | 第30页 |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及纯度 | 第30-31页 |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1页 |
| ·七种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比较 | 第31-32页 |
| ·A1calase 酶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 ·菠萝蛋白酶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 ·复合酶解工艺的确定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2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的体外抗氧化效果 | 第39-50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 ·酶解液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0页 |
| ·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 第40页 |
| ·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作用 | 第40页 |
| ·对 H_2O_2的清除作用 | 第40-41页 |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41页 |
|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第41页 |
| ·POV 值的测定 | 第41页 |
| ·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对OH·的清除作用 | 第42-43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对O_2~-·的清除作用 | 第43-44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对H_2O_2的清除作用 | 第44-45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的还原能力 | 第45-46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第46-47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对大豆油和猪油的抗氧化作用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3 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50-62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1页 |
| ·超滤分离 | 第51页 |
| ·凝胶柱层析 | 第51页 |
| ·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51页 |
| ·脱盐 | 第51页 |
| ·反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 第51-52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的纯化效果 | 第52页 |
| ·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52页 |
| ·肽的分子量分析 | 第52页 |
|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超滤分离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2-53页 |
| ·凝胶柱层析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3-55页 |
| ·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5-56页 |
| ·反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56-58页 |
| ·罗非鱼皮胶原酶解液的纯化效果 | 第58-59页 |
| ·T峰的氨基酸组成 | 第59-60页 |
| ·T峰的质谱分析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