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基本参数研究
第1章 引言 | 第1-36页 |
·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 第14-23页 |
·连续性假设和比拟 | 第14-16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16-17页 |
·运动微分方程 | 第17-23页 |
·交通流参数关系 | 第23-26页 |
·道路通行能力 | 第26-32页 |
·车流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抛物线模型 | 第30页 |
·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模型 | 第30页 |
·直线模型 | 第30-31页 |
·回归模型 | 第31页 |
·仿真预测模型 | 第31-32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32页 |
·车辆折算系数 | 第32-33页 |
·交通流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4-36页 |
第2章 混合交通流的形成二 | 第36-49页 |
·交通流的分类 | 第36-37页 |
·混合交通流的形成 | 第37-42页 |
·人车混流的形成 | 第39-40页 |
·机非混杂的形成 | 第40-41页 |
·混合车流的形成 | 第41-42页 |
·车辆折算系数 | 第42-48页 |
·车辆折算系数的定义 | 第42-45页 |
·车辆折算系数算法与算例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考虑前后车速度的车辆跟驰模型 | 第49-60页 |
·传统车辆跟驰模型分析 | 第49-50页 |
·线性模型推导过程中的缺陷 | 第50-52页 |
·改进的车辆跟驰模型 | 第52-59页 |
·两车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 | 第52-54页 |
·后车速度小于前车速度匀速行驶 | 第54-56页 |
·后车速度大于前车速度匀速行驶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交通流的基本方程 | 第60-73页 |
·交通流的连续性方程 | 第60-65页 |
·交通流系统与控制域 | 第60-64页 |
·混合交通流的连续性方程 | 第64-65页 |
·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65-66页 |
·交通压力和粘性阻力 | 第66-70页 |
·交通流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73-99页 |
·特征线方程与特征关系 | 第73-76页 |
·t-x平面到u-k平面的映射 | 第76-79页 |
·混合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79-86页 |
·数据验证 | 第86-98页 |
·数据来源 | 第86-89页 |
·数据拟合 | 第89-97页 |
·通行能力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 | 第99-111页 |
·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 第100-101页 |
·入口匝道模型标定与验证 | 第101-103页 |
·出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 第103-107页 |
·出口匝道模型标定与验证 | 第107-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论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活动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