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11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划分 | 第11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 | 第11-12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 | 第12页 |
|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 ·理论方法 | 第14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 ·创新点 | 第15页 |
| 第二章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 第15-16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涵义 | 第16-17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 ·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 | 第17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 ·确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 第18-19页 |
| ·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 ·现实依据 | 第19页 |
| 第三章 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 第19-24页 |
| ·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概述 | 第19-22页 |
| ·甘肃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培养目标表述混乱、内容结构不完整 | 第22页 |
| ·培养目标趋同性强、缺乏特色 | 第22-23页 |
| ·培养目标笼统、难以操作 | 第23-24页 |
| ·培养目标对学生个性、非智力因素关注不足 | 第24页 |
| 第四章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 第24-28页 |
| ·对象的选取 | 第24-25页 |
| ·国内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 第25-26页 |
| ·综合类院校 | 第25页 |
| ·师范类院校 | 第25页 |
| ·理工类院校 | 第25-26页 |
| ·启示与借鉴 | 第26页 |
| ·国外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 第26-28页 |
| ·日本高校 | 第26页 |
| ·美国高校 | 第26-27页 |
| ·启示与借鉴 | 第27-28页 |
| 第五章 制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若干对策 | 第28-39页 |
| ·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 ·加强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理论的探讨 | 第29页 |
| ·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理论 | 第29-30页 |
| ·基于高等学校自身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 第30-32页 |
| ·高等学校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定位 | 第31页 |
| ·甘肃省高等学校的定位 | 第31-32页 |
| ·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自身优势相结合、突出特色 | 第32-34页 |
| ·发掘高等学校自身优势 | 第32-33页 |
| ·突出特色 | 第33-34页 |
| ·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 第34-35页 |
| ·培养目标中寻求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的平衡点 | 第35-36页 |
| ·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应用性 | 第36-37页 |
| ·培养目标中应渗透教育思想和理念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