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及“太A”类格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论文的目标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与“太”相关格式的句法分析 | 第10-16页 |
·与“太”相关的格式对形容词的选择 | 第10-12页 |
·相对反义词 | 第10-11页 |
·极性反义词 | 第11页 |
·规约反义词 | 第11-12页 |
·与“太”相关格式的结构层次 | 第12-14页 |
·各家观点 | 第12-13页 |
·本文观点 | 第13-14页 |
·与“太”相关的格式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 | 第14-16页 |
·充当谓语 | 第14页 |
·充当补语 | 第14-15页 |
·充当定语 | 第15页 |
·充当状语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太 A”的语义特征及主观量分析 | 第16-29页 |
·“太”的语义内涵及特征 | 第16-17页 |
·基本意义——表“超量” | 第16-17页 |
·“太”——强烈的主观评价性 | 第17页 |
·“太 A”的两种表义倾向及其制约因素 | 第17-21页 |
·“太 A”的两种表义倾向 | 第17-19页 |
·形容词褒贬的制约 | 第19-20页 |
·心理期待及其偏向性的制约 | 第20-21页 |
·“太A”中形容词及“太 A”的分类 | 第21-25页 |
·“太 A”中形容词的分类 | 第21-23页 |
·“太 A”的不同类型 | 第23-24页 |
·中性形容词与“太 A” | 第24-25页 |
·“太 A”的主观量考察 | 第25-29页 |
·期待量、实际量和主观量 | 第25-26页 |
·“太 A”的主观量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不太 A”的否定义分析 | 第29-34页 |
·“不太 A”格式否定义的多面性 | 第29-31页 |
·否定的基础——模糊性 | 第29-30页 |
·否定的方式——间接性 | 第30页 |
·否定的效果——委婉性 | 第30-31页 |
·“不太漂亮”类和“不太丑”类的否定义差别 | 第31-34页 |
·“不太漂亮”和“不太丑”类使用频率差异 | 第31-32页 |
·“不太漂亮”和“不太丑”类否定义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五章 A 及相关格式的语义对结构的影响 | 第34-42页 |
·“太 A”、“不太 A”中形容词的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太 A”、“不太 A”中形容词的差异 | 第34-35页 |
·语义程度对“太 A”类格式中形容词的影响 | 第35-36页 |
·“太 A”、“不太 A”句法功能的差异分析 | 第36-42页 |
·“太 A”充当定语时语义的制约作用 | 第36-40页 |
·“太 A”充当状语时语义的制约作用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太 A”、“不太 A”的语用分析 | 第42-46页 |
·语气的差异 | 第42-43页 |
·主观性差异的不同语用效果 | 第43-46页 |
·主观评价的差异 | 第43-44页 |
·主观视角的差异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