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2-14页 |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4-25页 |
·古典分工与协作生产理论 | 第14-15页 |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 | 第16-17页 |
·新产权学派理论 | 第17-18页 |
·企业能力理论 | 第18-25页 |
·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 | 第18-20页 |
·企业能力理论的内容 | 第20-23页 |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21-22页 |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 第22-23页 |
·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 第23页 |
·企业能力理论的评述 | 第23-25页 |
3 企业能力与企业边界 | 第25-36页 |
·企业能力体系 | 第25-29页 |
·企业:能力体系的集合 | 第25-26页 |
·企业能力体系的构成 | 第26-29页 |
·企业能力体系与企业类型 | 第29-30页 |
·企业类型的界定 | 第29页 |
·企业能力体系与企业类型 | 第29-30页 |
·企业能力体系与企业边界 | 第30-36页 |
·企业能力与边界决定 | 第30-34页 |
·企业能力发展与边界演变 | 第34-36页 |
4 能力管理框架 | 第36-46页 |
·能力识别 | 第37-38页 |
·能力识别的重要性 | 第37页 |
·核心能力的识别标准 | 第37-38页 |
·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 | 第38页 |
·能力培育 | 第38-40页 |
·能力培育的方法 | 第38-39页 |
·能力培育的途径 | 第39-40页 |
·能力类型与培育途径 | 第40页 |
·能力配置 | 第40-41页 |
·能力维护 | 第41-44页 |
·能力维护的原因 | 第41页 |
·能力维护的途径 | 第41-44页 |
·能力发展 | 第44-46页 |
·能力发展的原因 | 第44页 |
·能力发展的途径 | 第44-46页 |
5 江苏国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 | 第46-52页 |
·江苏国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概况 | 第46-47页 |
·国力公司的能力体系 | 第47-49页 |
·国力公司的能力体系与企业边界 | 第49-50页 |
·国力公司发展的能力管理对策 | 第50-52页 |
·能力识别 | 第50-51页 |
·能力培育 | 第51页 |
·能力配置 | 第51页 |
·能力维护和发展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