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0页 |
·研究不足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官产学联盟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国外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19-31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美国技术创新模式 | 第19-22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日本技术创新模式 | 第22-25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德国技术创新模式 | 第25-27页 |
·比较与启示 | 第27-31页 |
·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4 我国基于官产学联盟的技术创新发展与主体障碍 | 第31-45页 |
·我国官产学联盟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我国官产学联盟的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我国官产学联盟的主体障碍 | 第33-45页 |
5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 | 第45-64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我国技术创新模式 | 第45-55页 |
·主体层——政府:发挥导向功能 | 第47-50页 |
·主体层——企业:发挥核心功能 | 第50-51页 |
·主体层——大学:发挥智力功能 | 第51-52页 |
·服务层——中介机构:发挥服务功能 | 第52-53页 |
·辅助层——融资机构:发挥资金保障功能 | 第53-55页 |
·案例分析:基于官产学联盟的中关村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 第55-64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中关村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 | 第55-57页 |
·基于官产学联盟的中关村技术创新模式的运作 | 第57-64页 |
6 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