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1 背景 | 第12-13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技术化”浪潮中,技术哲学在教育哲学中的历史性缺席 | 第13-14页 |
·教育技术哲学体系建构、知识构成的必要性 | 第14页 |
3 选题的依据 | 第14-15页 |
·以史为鉴 | 第14页 |
·反思前行 | 第14-15页 |
4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5 逻辑假设 | 第15-16页 |
·教育技术的技术根基 | 第15页 |
·技术、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哲学的内在联系 | 第15-16页 |
6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架构 | 第16-17页 |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划分 | 第17-18页 |
·技术和科学 | 第18-19页 |
·人文技术哲学 | 第19-20页 |
7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提供的信息能够引起讨论、促进研究 | 第20-21页 |
·对教育技术领域哲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推动理论建设 | 第21页 |
·在对此议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自身获得新知识和新认识 | 第21页 |
8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1-22页 |
·归纳和演绎法 | 第22页 |
·历史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9 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 第22-23页 |
10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 第23-25页 |
·围绕本论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 第23页 |
·完成研究任务的物质保障条件 | 第23-25页 |
11 论文框架 | 第25-27页 |
1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27-38页 |
·有关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 | 第27-30页 |
·有关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以及教育技术哲学体系的研究 | 第30-35页 |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透析教育技术的研究 | 第35-38页 |
2 理论依据 | 第38-46页 |
·传播理论 | 第38-40页 |
·学习理论 | 第40-41页 |
·系统科学 | 第41-42页 |
·教育哲学理论 | 第42-43页 |
·技术哲学理论 | 第43-46页 |
3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定义的演进 | 第46-53页 |
·技术的本质 | 第46-47页 |
·定义的演进 | 第47-51页 |
·1963 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DAVI)的定义 | 第48页 |
·1970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 | 第48-49页 |
·1970 年Silber 的定义 | 第49页 |
·1971 年Mac Kenzie 和Eraut 的定义 | 第49-50页 |
·1972 年AECT 的定义 | 第50页 |
·1977 年AECT 的定义 | 第50-51页 |
·1994 年AECT 的定义 | 第51页 |
·2005 年AECT 的定义 | 第51页 |
·对定义的解读 | 第51-52页 |
·将教育技术视为媒体工具和教学器具 | 第51-52页 |
·将教育技术视为某种手段和系统方法 | 第52页 |
·将教育技术视为理论和实践 | 第52页 |
·教育技术的本质 | 第52-53页 |
4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 | 第53-61页 |
·传播学线索 | 第54-57页 |
·视觉教育 | 第54-55页 |
·视听教育 | 第55-56页 |
·视听传播 | 第56-57页 |
·学习理论线索 | 第57-61页 |
·程序教学 | 第57-58页 |
·计算机辅助教学 | 第58-59页 |
·个别化教学系统 | 第59-61页 |
5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媒体观、技术观的变迁 | 第61-70页 |
·技术的价值 | 第62-64页 |
·关于价值 | 第62-63页 |
·技术价值标准的论争 | 第63-64页 |
·教育技术媒体观、技术观 | 第64-66页 |
·教育技术的乐观主义技术决定论 | 第64-65页 |
·教育技术的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 | 第65页 |
·教育技术的技术中立论 | 第65-66页 |
·教育技术的价值 | 第66-70页 |
·教育技术的正效应 | 第67页 |
·教育技术的负效应 | 第67-70页 |
6 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 | 第70-81页 |
·教育技术价值思考的着眼点 | 第70页 |
·基于系统论的传播模式 | 第70-71页 |
·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 | 第71-72页 |
·马莱茨克模式的教育传播系统分析 | 第72-81页 |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72-73页 |
·教育传播系统中作用于受者的影响因素 | 第73-74页 |
·教育传播系统中作用于传者的影响因素 | 第74-76页 |
·教育传播过程中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76-79页 |
·教育技术的价值体现——对教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系统干预 | 第79-81页 |
7 结语 | 第81-87页 |
·研究缺陷与不足 | 第81页 |
·启示 | 第81-82页 |
·建议 | 第82-87页 |
·关注教育技术的人文特性,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观 | 第82页 |
·教育技术哲学的基本框架和知识构成需要确立,教育技术的哲学文化研究需要向教育技术专业领域推进 | 第82-83页 |
·教育技术和技术一样,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和社会应用中必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并负荷价值 | 第83-85页 |
·教育技术的价值体现于对教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系统干预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