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安阳市县域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4-2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农村 | 第14页 |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 | 第14-15页 |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 | 第15-16页 |
·师资队伍建设 | 第16-18页 |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原则 | 第18页 |
·平衡发展与整体优化相结合原则 | 第18页 |
·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原则 | 第18页 |
·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 | 第18-19页 |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途径 | 第19页 |
·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教师专业化理论 | 第20-22页 |
·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系统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安阳市县域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归因分析 | 第26-36页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调查对象 | 第26页 |
·调查内容 | 第26-30页 |
·安阳市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偏高 | 第30-31页 |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实践能力低 | 第31-32页 |
·教师学历达标率低,职称结构不合理 | 第32页 |
·教师年龄结构失调 | 第32页 |
·“双师型”教师比例低 | 第32页 |
·师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资源缺乏 | 第32-33页 |
·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偏低 | 第33页 |
·安阳市县域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3-36页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发展 | 第34页 |
·政府的政策措施限制了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 第34页 |
·教育主管部门在思想和认识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偏见 | 第34-35页 |
·教师自身价值取向偏颇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加强安阳市县域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 第36-45页 |
·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政策导向,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 第36页 |
·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 第36-37页 |
·适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 第36-37页 |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 第37页 |
·统筹规划,依托高校,多渠道解决农村中职教师的来源 | 第37-38页 |
·依托高校,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基地 | 第37页 |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师资数量 | 第37-38页 |
·积极支持并鼓励农村中职学校聘请专职和兼职教师 | 第38页 |
·建立健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职教师资培训体系 | 第38-40页 |
·努力克服职教师资中专业课教师难寻培训机构的困境 | 第38-39页 |
·努力打破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 第39页 |
·突破以往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 第39-40页 |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职校教学质量 | 第40-41页 |
·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 第41-43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页 |
·注重教师自我塑造 | 第41-42页 |
·完善规范、制度建设 | 第42页 |
·满足教师需要,健全奖惩机制 | 第42-43页 |
·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 | 第43-45页 |
·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 | 第43-44页 |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个案研究——林州市机电工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 第45-49页 |
·学校基本概况 | 第45-46页 |
·学校师资状况 | 第46页 |
·师资队伍建设的做法与建议 | 第46-49页 |
·林州市机电工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 第46-47页 |
·加强林州市机电工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