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页 |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8-9页 |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分析 | 第9-12页 |
·就业能力的内涵 | 第9-10页 |
·能力 | 第9页 |
·就业能力的内涵 | 第9-10页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分析 | 第10-11页 |
·学习能力 | 第10页 |
·实践动手能力 | 第10页 |
·沟通合作能力 | 第10-11页 |
·开拓创新能力 | 第11页 |
·就业信息处理能力 | 第11页 |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 第11-12页 |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现状分析 | 第12-20页 |
·案例及启示 | 第12-14页 |
·案例的背景 | 第12页 |
·案例的内容 | 第12-13页 |
·案例的启示 | 第13-14页 |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构造及问题 | 第14-18页 |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构造 | 第14-16页 |
·三段式课程构造的根本缺陷是学科化 | 第16-18页 |
·呼唤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8-20页 |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原则及类型 | 第20-30页 |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 第20-21页 |
·校本课程的涵义 | 第20-21页 |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 第21页 |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 第21-22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21-22页 |
·互补性原则 | 第22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22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22页 |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 第22-23页 |
·填补型 | 第22页 |
·特色型 | 第22页 |
·学习型 | 第22-23页 |
·自培型 | 第23页 |
·案例:某校机械加工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分析 | 第23-30页 |
·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改革措施 | 第24-27页 |
·效果与结论 | 第27-29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 第29-30页 |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 | 第30-38页 |
·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框架 | 第30-32页 |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30页 |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比较 | 第30-32页 |
·以工作本位学习模式为依据 | 第32-35页 |
·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 | 第32-33页 |
·工作本位学习的价值与缺陷 | 第33-35页 |
·以终身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 第35-38页 |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5页 |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35-38页 |
第六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38-45页 |
·课程开发的主体 | 第38-39页 |
·课程开发的流程 | 第39-40页 |
·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 第40-45页 |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 第41页 |
·注重本校办学实际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