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导论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9页
  (一) 关于互动的研究第10-11页
  (二) 关于生生互动的研究第11-18页
  (三)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第18-19页
 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19-20页
  (一) 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作出初步的刻画第19页
  (二) 提出相关的促进策略第19-20页
第二章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研究的理论构建第20-30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 合作学习第20-21页
  (二) 互动第21-22页
  (三) 生生互动第22-23页
 二、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30页
  (一) 主体性理论第23-25页
  (二) 社会学理论第25-28页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目标分析第30-39页
 一、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第30-34页
  (一) 学生在生生互动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第31-32页
  (二) 学生在小组中以对象性活动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第32-33页
  (三) 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发展自己的主体间性第33-34页
 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第34-36页
 三、使学生获得学科文化修养第36-39页
  (一) 学生在生生互动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对象性活动获得学科文化第37-38页
  (二) 学生通过学科文化的学习来获得学科文化修养第38-39页
第四章 合作学习生生互动的类型分析第39-49页
 一、按互动主体划分第40页
 二、按互动内容划分第40-44页
  (一) 认知互动第41-42页
  (二) 情感互动第42页
  (三) 价值观互动第42-43页
  (四) 行为互动第43-44页
 三、按互动的形式划分第44-45页
  (一) 外互动第44页
  (二) 内互动第44-45页
 四、按互动效果划分第45-47页
  (一) 表征性互动第45-47页
  (二) 实质性互动第47页
 五、按互动的发展划分第47-49页
  (一) 非对称性的互动第48页
  (二) 对称性互动第48-49页
第五章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影响过程分析第49-59页
 一、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直接影响过程第49-55页
  (一) 倾听与判断第49-50页
  (二) 追问与质疑第50-52页
  (三) 启迪与完善第52-54页
  (四) 辩论与评价第54-55页
 二、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间接影响过程第55-59页
  (一) 个体支持与积极互赖第55-57页
  (二) 砥砺与模仿第57页
  (三) 潜在精神场第57-59页
第六章 促进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第59-72页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中的主导作用第59-68页
  (一) 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营造合作互动的氛围第59-60页
  (二) 教师了解学情,合理开发教材第60-61页
  (三) 设计与投放有利于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任务第61-63页
  (四) 合理组建小组第63-67页
  (五)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第67-68页
 二、提升学生在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中的主体参与能力第68-70页
  (一) 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生生互动中的弱势群体第68-69页
  (二) 互动前后充分的独立学习第69-70页
 三、发挥学校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支持作用第70-72页
  (一) 学校领导者的鼓励和支持第70页
  (二) 以学校为本,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校本行动研究和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70-71页
  (三)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第71-72页
第七章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