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及效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用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国有控股 | 第18-20页 |
·投资效率 | 第20-22页 |
·内部人控制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 第25-49页 |
·企业投资的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基于代理冲突的企业投资理论 | 第25-28页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投资理论 | 第28-29页 |
·基于行为金融的企业投资理论 | 第29-31页 |
·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1-39页 |
·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投资者保护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政府干预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6-37页 |
·金融发展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39-46页 |
·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40-44页 |
·董事会结构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44-45页 |
·经理层激励与企业投资研究现状 | 第45-46页 |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国内企业投资相关研究评价 | 第47-49页 |
3 制度背景 | 第49-61页 |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和特点 | 第49-53页 |
·放权让利阶段(1978-1984) | 第49-50页 |
·转换经营机制阶段(1984-1992) | 第50-51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2002) | 第51-52页 |
·深化国有管理体制改革阶段(2002 年以来) | 第52-53页 |
·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 | 第53-57页 |
·政府干预 | 第53-55页 |
·内部人控制 | 第55页 |
·大股东控制下的治理结构 | 第55-57页 |
·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的制度特征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国有控股﹑治理特征与公司投资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63页 |
·文献回顾 | 第63-64页 |
·研究假说 | 第64-66页 |
·研究设计 | 第66-69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66页 |
·实证设计和变量定义 | 第66-69页 |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投资 | 第75-95页 |
·引言 | 第75-77页 |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说 | 第77-82页 |
·国有控股类别与公司投资 | 第77-79页 |
·金字塔层级与公司投资 | 第79-82页 |
·研究设计 | 第82-85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82-83页 |
·实证设计与变量定义 | 第83-85页 |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大股东控制影响投资效率的路径研究 | 第95-109页 |
·引言 | 第95-97页 |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 第97-104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97页 |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测度 | 第97-99页 |
·其他相关变量的设定 | 第99-100页 |
·大股东控制影响投资效率的路径分析 | 第100-102页 |
·通径分析方法与通径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4页 |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7页 |
·基本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7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109-113页 |
·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政策建议 | 第110-111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