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 第12-21页 |
第一节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 第12-15页 |
一、教材“选”的现状 | 第12-13页 |
二、教师“教”的现状 | 第13-14页 |
三、学生“学”的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的思考 | 第15-19页 |
一、教材编选的误区 | 第15-17页 |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 第17-18页 |
三、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模糊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一、价值取向与教学是两个不同领域 | 第19-20页 |
二、价值取向与教学是紧密互动的两个领域 | 第20页 |
三、价值取向与教学是交叉与衔接的关系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 第21-34页 |
第一节 课程价值取向概述 | 第21-25页 |
一、价值 | 第21-22页 |
二、课程价值 | 第22页 |
三、课程的价值取向 | 第22-25页 |
第二节 中职语文与普通高中语文的异同 | 第25-28页 |
一、学生语文基础不同 | 第26页 |
二、教学定位不同 | 第26-27页 |
三、教学运行环境不同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 第28-32页 |
一、承传文化、陶冶性情 | 第28-30页 |
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 | 第30-32页 |
三、以就业为导向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中职语文课程价值取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 第34-53页 |
第一节 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明确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理解 | 第34-35页 |
二、突出语文课程在中职文化基础课中的地位 | 第35-36页 |
三、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36页 |
第二节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 第36-48页 |
一、制定科学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 第37-42页 |
(一) 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为依托 | 第37-39页 |
(二) 以实用为基准 | 第39-40页 |
(三)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 第40-42页 |
二、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 第42-45页 |
(一) 立足基础,注重双基教学 | 第42-43页 |
(二) 立足实用,注重语文的实践技能与训练 | 第43-44页 |
(三) 立足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 第44-45页 |
三、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 第45-48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 第45页 |
(二) 课堂监控灵活多变 | 第45-46页 |
(三) 课内、课外有机贯通 | 第46-48页 |
第三节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 第48-51页 |
一、评价标准的灵活化 | 第48-50页 |
(一) 平时成绩的构成灵活化 | 第48-49页 |
(二) 考试形式灵活化 | 第49-50页 |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50-51页 |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