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前 言)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列车速度测定及ATO控制算法的应用研究 | 第11-16页 |
1.2.1 测速与定位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空转滑行检测及速度补偿算法 | 第13-14页 |
1.2.3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 第14-15页 |
1.2.4 ATO控制算法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2 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分析 | 第18-30页 |
2.1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 第18-21页 |
2.2 ATO系统控制结构 | 第21-22页 |
2.3 ATO系统评价指标 | 第22-24页 |
2.4 列车控制系统原理 | 第24-26页 |
2.5 安全评估方法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综合列车测速技术 | 第30-44页 |
3.1 主要测速方法 | 第30-34页 |
3.1.1 基于轮轴传感器的测速定位-光电编码计数器 | 第30-31页 |
3.1.2 空转滑行对编码计数器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3 多普勒雷达测速 | 第32-34页 |
3.2 综合测速系统 | 第34-42页 |
3.2.1 多普勒雷达与编码计数器融合的测速系统 | 第34-36页 |
3.2.2 融合列车测速系统 | 第36-39页 |
3.2.3 综合列车测速系统的FTA分析 | 第39-40页 |
3.2.4 SIL等级计算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模型预测算法 | 第44-56页 |
4.1 预测控制的三大原理 | 第44-45页 |
4.2 列车牵引制动 | 第45-48页 |
4.2.1 牵引力F | 第45-46页 |
4.2.2 阻力W | 第46-47页 |
4.2.3 制动力B | 第47-48页 |
4.3 动力学模型 | 第48-49页 |
4.4 连续模型离散化 | 第49-50页 |
4.5 速度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50-53页 |
4.5.1 MPC算法推导 | 第50-53页 |
4.5.2 牵引制动切换策略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5 仿真 | 第56-68页 |
5.1 测试环境及数据 | 第56-59页 |
5.2 融合列车测速系统仿真 | 第59-61页 |
5.3 模型预测控制仿真 | 第61-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