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张呼高铁客运作业持续安全对策及方法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 | 第11-12页 |
1.1.2 铁路安全现实需要 | 第12-13页 |
1.1.3 张呼高铁建设战略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 持续安全及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 持续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 第19页 |
2.2 影响高铁客运持续安全的四大要素 | 第19页 |
2.3 “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 | 第19-21页 |
3 张呼高铁客运作业持续安全要素分析 | 第21-45页 |
3.1 张呼高铁客运作业概述 | 第21-27页 |
3.1.1 全线车站概况 | 第21-22页 |
3.1.2 高铁客运作业分类 | 第22-26页 |
3.1.3 高铁客运运行模式 | 第26-27页 |
3.2 高铁客运作业安全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安全的普遍特征 | 第27-28页 |
3.2.2 安全的独特特征 | 第28-29页 |
3.3 影响客运作业持续安全要素分析 | 第29-39页 |
3.3.1 人员因素对持续安全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2 设备因素对持续安全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3 环境因素对持续安全的影响 | 第36页 |
3.3.4 管理因素对持续安全的影响 | 第36-39页 |
3.4 客运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 第39-45页 |
3.4.1 安全风险的定义 | 第39页 |
3.4.2 安全风险源识别 | 第39-41页 |
3.4.3 安全风险研判 | 第41-45页 |
4 对策和措施研究 | 第45-53页 |
4.1 筑牢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 | 第45-46页 |
4.1.1 深化安全主题教育 | 第45页 |
4.1.2 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 第45-46页 |
4.1.3 筑牢持续安全理念 | 第46页 |
4.2 深化客运本质安全管理 | 第46-48页 |
4.2.1 构建安全职责体系 | 第46-47页 |
4.2.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 第47页 |
4.2.3 加强专业安全管理 | 第47页 |
4.2.4 强化结合部管理 | 第47页 |
4.2.5 加强应急处置管理 | 第47-48页 |
4.2.6 严格客运设备质量管理 | 第48页 |
4.2.7 强化作业标准卡控 | 第48页 |
4.2.8 做好站区封闭式管理 | 第48页 |
4.3 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 第48-53页 |
4.3.1 突出“人防”核心 | 第49-50页 |
4.3.2 强化“物防”基础 | 第50页 |
4.3.3 做实“技防”保障 | 第50-53页 |
5 实例验证 | 第53-59页 |
5.1 乌兰察布站概况 | 第53-54页 |
5.1.1 车站基本情况 | 第53页 |
5.1.2 车站安全管理现状 | 第53-54页 |
5.2 乌兰察布站客运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 第54-58页 |
5.2.1 高安全风险点防控措施 | 第54-56页 |
5.2.2 低安全风险点防控措施 | 第56-58页 |
5.3 实现持续安全对策建议 | 第58-59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59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