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2.1 定向增发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定向增发的利益输送问题 | 第18-19页 |
2.1.2 定向增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2.1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20-22页 |
2.2.2 盈余管理的方式 | 第22-24页 |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4-26页 |
2.3 定向增发中的盈余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27-35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1.1 我国定向增发制度演变 | 第27-28页 |
3.1.2 我国定向增发现有模式 | 第28-29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性理论分析 | 第29-32页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1页 |
3.2.2 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3.2.3 会计盈余决策有用性理论 | 第32页 |
3.3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理论假设 | 第32-35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第35-37页 |
4.2 盈余管理的计量 | 第37-40页 |
4.2.1 总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TA)的计算 | 第38页 |
4.2.2 不可操纵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的计算 | 第38页 |
4.2.3 可操纵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DA)的计算 | 第38页 |
4.2.4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0-45页 |
4.3.1 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 | 第40-41页 |
4.3.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3.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3.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 第45-5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