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鲁迅杂文中反语的维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研究难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第一章 从语义范畴看反语的维译功能对等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正话反说”类反语的功能对等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反话正说”类反语的功能对等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从语用范畴看反语的维译功能对等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反语言语交际的功能对等 | 第25-29页 |
一、反语直接性言语交际功能对等 | 第25-27页 |
二、反语间接性言语交际功能对等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反语文体语用的功能对等 | 第29-32页 |
一、反语批判性文体语用功能对等 | 第29-31页 |
二、反语整合性文体语用功能对等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从语境范畴看反语的维译功能对等 | 第33-40页 |
第一节 言外语境功能对等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言内语境功能对等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互文语境功能对等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从修辞范畴看反语的维译功能对等 | 第40-51页 |
第一节 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0-47页 |
一、讽刺性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0-42页 |
二、揭露性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2-43页 |
三、批判性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3-44页 |
四、嘲弄性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4-46页 |
五、褒扬性修辞功能的对等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修辞形式的对等 | 第47-50页 |
一、仿照性修辞形式的对等 | 第48-49页 |
二、灵活性修辞形式的对等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解 | 第52-53页 |
一、语料来源 | 第52页 |
二、其它注释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