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柔性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简介第10-12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4 精密柔性并联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4.1 指向机构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微动机构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新型柔性转动副构型设计第19-4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柔性转动副构型设计理论第19-20页
    2.3 新型被动型柔性转动副构型设计第20-32页
        2.3.1 不同切口形状柔性转动副性能特点第21-22页
        2.3.2 新型柔性被动转动副的设计方法第22-25页
        2.3.3 新型圆形切口柔性转动副刚度研究第25-29页
        2.3.4 新型圆弧直梁形切口柔性转动副刚度研究第29-32页
    2.4 新型主动驱动型柔性转动副构型设计第32-36页
        2.4.1 主动驱动柔性转动副的构型第32-34页
        2.4.2 主动驱动柔性转动副伪刚体模型第34-36页
    2.5 有限元分析验证第36-44页
        2.5.1 柔性运动副材料与加工方法选择第36-37页
        2.5.2 圆形切口转动副刚度验证第37-39页
        2.5.3 圆弧直梁形切口转动副刚度验证第39-41页
        2.5.4 主动驱动型柔性转动副伪刚体模型验证第41-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设计第45-58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两转动并联机构选型与结构参数确定第45-46页
    3.3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机构运动副柔性化第46-47页
    3.4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刚性连杆优化第47-57页
        3.4.1 连杆优化参数设置第48-50页
        3.4.2 连杆优化结果第50-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运动学和误差分析第58-68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运动学分析第58-61页
        4.2.1 机构位置反解第60-61页
        4.2.2 机构位置正解第61页
    4.3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工作空间第61-62页
    4.4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误差建模第62-64页
        4.4.1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制造误差第62-63页
        4.4.2 两转动精密调整并联微动机构装配误差第63-64页
    4.5 两转动精密调整机构误差模型的建立第64-67页
        4.5.1 两转动精密调整机构误差建模方法选择第64-65页
        4.5.2 两转动精密调整机构坐标系建立第65页
        4.5.3 两转动精密调整机构各环路误差模型建立第65-66页
        4.5.4 机构误差模型建立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的仿真分析与控制系统第68-77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有限元仿真第68-74页
        5.2.1 输入驱动力后指向精度与力学分析第68-71页
        5.2.2 机构加负载情况下受力变形第71-72页
        5.2.3 机构模态分析第72-74页
    5.3 两转动并联微动机构的驱动器选择与控制方式第74-76页
        5.3.1 机构驱动器选择第74页
        5.3.2 机构控制方式第74-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电式触觉反馈执行器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下一篇:基于LuGre模型的液压油缸摩擦力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