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抗生素的概述 | 第12-16页 |
1.1.1 抗生素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2 抗生素残留对环境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3 抗生素药渣的处理现状 | 第14-16页 |
1.2 泰乐菌素概述 | 第16-18页 |
1.2.1 泰乐菌素的结构及性质 | 第16-17页 |
1.2.2 泰乐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开展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泰乐菌素药渣中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0-2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2.1 实验样品 | 第20-21页 |
2.2.2 实验溶液配制 | 第21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2-23页 |
2.3.1 分离纯化方法的建立 | 第22页 |
2.3.2 药渣中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2.3.3 菌种的保藏 | 第2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泰乐菌素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3.2.1 实验样品 | 第26页 |
3.2.2 实验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29-31页 |
3.3.1 泰乐菌素HPLC方法的选择 | 第29页 |
3.3.2 泰乐菌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页 |
3.3.3 菌株对泰乐菌素的降解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3.3.4 降解菌株基因组的提取 | 第30页 |
3.3.5 16SrDNA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0-31页 |
3.3.6 降解菌株系统发育树的建立 | 第31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3.4.1 泰乐菌素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3.4.2 泰乐菌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3.4.3 泰乐菌素降解菌的筛选 | 第32-34页 |
3.4.4 泰乐菌素降解菌的鉴定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降解菌株和无机试剂对泰乐菌素药渣降解能力分析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4.2.1 实验样品及培养基配制 | 第36-37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4.3 实验内容 | 第38-39页 |
4.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的制备 | 第38页 |
4.3.2 抑菌OD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8页 |
4.3.3 降解菌株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方法 | 第38页 |
4.3.4 降解菌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HPLC测定及OD效果评价 | 第38-39页 |
4.3.5 无机试剂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方法 | 第39页 |
4.3.6 无机试剂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HPLC测定及OD效果评价 | 第39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4.1 OD效果评价方法的确立 | 第39-42页 |
4.4.2 降解菌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HPLC测定及OD效果评价 | 第42-43页 |
4.4.3 无机试剂处理泰乐菌素药渣的HPLC测定及OD效果评价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降解菌处理泰乐菌素的转化产物分析 | 第46-54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46-47页 |
5.3 实验内容 | 第47-48页 |
5.3.1 菌株降解泰乐菌素条件设计及培养 | 第47页 |
5.3.2 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及HPLC分析 | 第47-48页 |
5.3.3 转化产物的质谱分析 | 第48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5.4.1 转化产物液相分析 | 第48-49页 |
5.4.2 转化产物质谱结果鉴定 | 第49-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无害化处理药渣在油菜生态毒性方面的分析 | 第54-62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6.2.1 实验样品及试剂 | 第54-55页 |
6.2.2 实验设备 | 第55页 |
6.3 实验内容 | 第55-57页 |
6.3.1 试验地的选择 | 第55页 |
6.3.2 样品的获得 | 第55页 |
6.3.3 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55-56页 |
6.3.4 样品的施加方案 | 第56页 |
6.3.5 肥效的指标分析 | 第56-57页 |
6.3.6 油菜中泰乐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 第57页 |
6.4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6.4.1 油菜的肥效分析 | 第57-60页 |
6.4.2 油菜中泰乐菌素残留分析 | 第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结论 | 第62-63页 |
7.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页 |